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衰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于广东省中医院骨二科住院治疗的116例8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90例纳入研究。对患者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心脏瓣膜病、肺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病综合症、帕金森病)、易感因素(感染、心律失常、情绪激动、用力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计数、血氧饱和度、电解质、肝功、肾功)、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ASA分级、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日均补液量、围术期液体的正负平衡、围术期输血情况等37个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该因素是否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1.在收集的90例病例中,围术期发生心衰的患者13例,占14.4%。2.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5岁),基础疾病(≥4种)或发生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围术期补液量的正平衡,术中出血量(>90m1),ASA分级(ⅢⅣ级),手术时机(>5天),血红蛋白计数(<90g/L),白细胞计数升高,肾功不全,电解质紊乱,超重,心律失常,情绪激动,感染,用力大便(劳累)等因素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3.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中选入p<0.05的变量值。显示围术期发生心衰与基础疾病中的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贫血,合并基础疾病34种,心律失常,围术期补液量的正平衡,ASA分级(Ⅲ Ⅳ级),血红蛋白计数(<90g/L),白细胞计数升高,肾功不全,电解质紊乱,用力大便(劳累)等12个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带入回归方程Y(围术期并发心衰)=-0.371+0.148X5(冠心病)+0.133X8(心脏瓣膜病)+0.065X12(贫血)+0.092X19(心律失常)+0.085X21(用力大便)+0.093X22(白细胞计数升高)+0.062X23(血红蛋白计数<90g/L)+0.022X26(电解质紊乱)+0.147X28(肾功不全)+0.082X33(ASA分级Ⅲ Ⅳ级)+0.082X36(围术期液体的正平衡)+0.027X38(合并基础疾病≥4种)。结论: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贫血及其合并≥4种基础疾病者,心律失常、用力大便,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计数<90g/L、电解质紊乱、肾功不全、ASA分级Ⅲ Ⅳ级、围术期液体的正平衡等因素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重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内科情况及其全身状况,加强对临床补液的理解,尽量对高龄骨科患者围术期计24小时出入量,以了解患者的体液情况,尽量是液体维持或接近负平衡。液体治疗中正平衡转为负平衡,组织间液的细胞外液重吸收进入循环,表现为排尿明显增加和水肿消退,尿量等液体出量明显大于输液量,即液体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