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目的:1.检测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表达情况;2.观察应用化疗药物(培美曲塞+铂类)与化疗药物(培美曲塞+铂类)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后,EPC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3.探索EPC是否可作为潜在的肺腺癌的预测指标之一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对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的影响;4.检测正常人和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A、VEGF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A、VEGFB的表达与外周血中EPC相关性。方法:1.收集34例肺腺癌患者(其中,初治组:12例;化疗组:11例;化疗+贝伐组:11例)和8例健康对照组,以CD133、CD34、VEGFR-2全阳性,CD45阴性细胞作为EPC的表面标记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分析各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外周血中循环EPC的数量变化。观察应用化疗(培美曲塞+铂类)及化疗(培美曲塞+铂类)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EPC的数量变化。2.将上述入组样品剩余血样离心,取上层血清,置于-80℃冰箱中保存,通过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个样品中VEGFA、VEGFB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相关性分析。结果:1.初治组患者外周血中EPC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化疗组患者外周血中EPC的表达水平较初治组高(P<0.05),而化疗+贝伐组患者外周血中EPC的表达水平较化疗组降低(P<0.05);2.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A、VEGFB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A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存在相关性,且呈正相关(r=0.593;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B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也存在相关性,且呈正相关(r=0.440;P<0.05)。结论:1.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可能参与肺腺癌血管的形成;应用化疗(培美曲塞+铂类)后,能够促进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的表达;应用化疗(培美曲塞+铂类)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后,可抑制患者外周血中EPC的动员等过程,从而导致肺腺癌患者外周血中EPC的减少。2.肺腺癌患者体内VEGFA、VEGFB可促进患者外周血中EPC的表达,从而引起肿瘤血管的生成。因此,EPC可作为一项潜在肺腺癌的预测指标之一,为临床早期发现肺腺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肺腺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1.探究肺腺癌患者相关基因(VEGFA、VEGFB)m RNA与正常组织的差异化表达;2.分析上述相关因子m RNA的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一步分析EPC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oncomine数据库挖掘与肺腺癌相关的基因(VEGFA、VEGFB)m RNA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应用在线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分析所发现VEGFA、VEGFB m RNA的表达水平对肺腺癌患者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通过应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我们发现VEGFA、VEGFB m 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通过在线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分析了上述相关因子VEGFA、VEGFB m RNA的表达水平与肺腺癌的预后呈反比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我们发现肺腺癌患者VEGFA、VEGFB m 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水平较高,且肺腺癌患者中VEGFA、VEGFB的表达水平越高其预后就越差。因此,通过两部分的结论我们推测,VEGFA、VEGFB m RNA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可促进EPC水平的增高,进而促进肺腺癌患者血管的生成,最终导致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