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长恨歌》音乐悲剧性初探——以几个乐章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azh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自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所创作的大型的爱国声乐作品《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也是我国第一本由本国音乐家创作的合唱书,就其题材的选择,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来说,无疑是中国合唱创作史上的范本,最为重要的是他在《长恨歌》中的这种悲剧性主题的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的。 《长恨歌》是由韦翰章词,黄自曲,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长恨歌》,并以其中的诗句作为每一个乐章的标题。它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作品悲剧色彩的层层铺垫,成功的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由于他的“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从而导致“安史之乱”和“马嵬坡的御前兵谏”这两个有名的历史事件,并使得唐朝由盛转衰。唐明皇荒淫无度而误国,成为历史的罪人,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具有一定的社会效果和极强的艺术魅力。 本文主要通过旋律音调、以及和声、伴奏织体等方面入手,结合歌词所蕴涵的情感内涵,挖掘音乐中所蕴涵的悲剧性色彩。在第三章,笔者将上文的研究运用到音乐表演实践,对该部作品的演唱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版画的创作过程、版画的作品本身、及版画作品的观赏都具有时间性特征,无论是带有时间印迹的木刻版画、经过时间腐蚀的铜版画、依靠时间曝光呈现的丝网版画、还是带有时间意
期刊
诺曼·罗森塔尔曾说,最能代表德国精神的战后艺术家可能是对这个世纪的灾难认识最深刻的人,他们将对艺术家的复原能力与引起共振的欧洲文化传统的反讽与敬重结合在一起。 正
期刊
本文试图把张元电影放在中国社会全面转型背景,全球一体化浪潮、东西方文化碰撞和后现代语境等更宽广的视野中加以考量。第一章在全面总结前人对第六代电影和张元电影的研究
画家的个性自由与其作品商品属性,一直是一个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尤其对于当今的中国,绘画作品的商品属性对画家的个性自由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