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选用广东省稻瘟病菌ZCi3中2个具有一定致病力分化的菌株01.198a(ZCl3-1)和01-98a(ZCl3-2)为材料,进行细胞壁中水溶性激发子分离、纯化、检测,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以C039和C0101ASl作为激发子活性指示材料,并通过SDS-PAGE电泳和MALDI.TOFMS等技术对来自2个菌株的糖蛋白激发子进行了分析,然后与纪春燕(2004)纯化得到的CBSl(M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用广东省稻瘟病菌ZCi3中2个具有一定致病力分化的菌株01.198a(ZCl3-1)和01-98a(ZCl3-2)为材料,进行细胞壁中水溶性激发子分离、纯化、检测,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实验中,以C039和C0101ASl作为激发子活性指示材料,并通过SDS-PAGE电泳和MALDI.TOFMS等技术对来自2个菌株的糖蛋白激发子进行了分析,然后与纪春燕(2004)纯化得到的CBSl(MGJ2)的MALDITOFMS鉴定结果比较研究。
L以C0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分别为C101A51(含P/-2抗稻瘟病基因),C101LAC(含//-1抗稻瘟病基因),C104PKT(含//-3抗稻瘟病基因)及背景品系C039(不含已知抗病基因,为感病对照),对2个菌株ZCl3-1和ZCl3-2进行致病力测定。
2.经过多次冻融、机械破碎、离心、PM-10膜高压超滤等步骤,从稻瘟病菌2个菌株中提取出稻瘟病菌粗激发子CEF-ZC13-1和CEF-ZCl3-2,活性检测表明,都具有激发子活性。
3.将2个粗提激发子分别经过HiTrap16/10DEAE-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在A280nm检测,均发现有3个吸收峰(D1、D2、D3),其中D3峰经过检测对水稻叶片POD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表明具有激发子活性,收集峰尖样品即为激发子D3-ZCl3-1和D3-ZCl3-2。
4.激发子D3-ZCl3-1和D3-ZCl3-2分别经过SephacrylS-100凝胶柱层析,在A280am检测,前者发现4个吸收峰S1、S2、S3和S4,后者则发现有2个吸收峰S1和S2,其中两者的S1峰经检测对水稻叶片POD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表明具有激发子活性,收集S1峰尖样品即为激发子Si-ZCl3.1和S1-ZCl3-2。
5.对粗激发子CEF-ZCl3-1、CEF-ZCi3-2,初步纯化激发子D3-ZCl3-1、D3-ZCl3-2,以及最后纯化得到的激发子SI-ZCl3-1和S1-ZCl3-2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其组分逐步得到纯化,激发子SI-ZCl3-1和S1-ZCl3-2只有一条蛋白条带,达到了电泳纯,测得其相对分子量为102kDa。
6.分别用粗提激发子CEF-ZCl3-1、CEF-ZCl3-2,初步纯化激发子D3-ZCl3.1、D3-ZCl3-2,以及最后纯化所得到激发子S1-ZCl3-1和S1-ZCl3-2处理水稻叶片,发现均能使水稻POD活性的增加。随着激发子不断的纯化,其诱导POD活性升高的幅度也加大。来自2个菌株的各步纯化激发子诱导水稻POD活性的增加幅度接近。
7.对2个最终纯化的激发子S1-ZCl3-1和SI-ZCl3-2进行MALDITOFMS检测,均推断为稻瘟菌蛋白库中的hypotheticalproteinMG07877.4(登陆号是:gi39973165),得分分别是114和129,该蛋白的分子量是78557Da,等电点是4.93。与本实验室纪春燕(2004)纯化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ZCl3的一个激发子CBSl(MGJ2)推断结果一致。
8.对CBSl、S1-ZCl3-1和S1-ZCl3-2三者与hypotheticalproteinMG07877.4相匹配的肽段进行比较,发现三者都有共同重叠部分,其中相匹配的重叠的肽段为7段,相匹配的氨基酸残基个数为121,占总氨基酸残基数的16.85%。
9.本研究与本实验室2004年在稻瘟病菌小种ZCl3上提取的糖蛋白激发子CSBl进行联合分析推断:稻瘟菌染色体III重叠群21461中MG07877.4开放阅读框(ORF)编码的hypotheticalproteinMG07877.4是激发子糖蛋白。
其他文献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许多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植物进化出适应性防御机制,以抵抗各种逆境伤害。其中转录因子在将感知的应激信号转化为应激反应基因表达中至关重要。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原物,所以从小麦中筛选具有抗病潜力的NAC转录因子,并研究其在对抗叶锈菌中的生物学作用,可为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实践提供候选基因资源,丰富小麦抗叶锈病机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一种主要的土传病害,长年连作会不断加剧病害的发生和为害,而当前主要依靠以嘧菌酯为主的化学药剂沟施对黑痣病进行防治。化学防治虽然杀死了土壤中病原菌,但是也杀死了很多土壤中的中性微生物甚至有益微生物,破坏了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而生防菌的施用不仅能抑制病菌群体数量而且能改善土壤中菌群结构,有利于调节土壤微生态平衡。本研究以前期筛选到对黑痣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Z1
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前期难以发现,后期防治较为被动,且容易复发。有报道发现苹果园无症状枝条上普遍携带腐烂病菌。但腐烂病菌在苹果树不同高度、果园不同位置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在已发生和未发生腐烂病的果园中(发病园和无病园)腐烂病菌的分布特征及病菌携带量是否有差异,不同季节腐烂病菌的分布及携带量有哪些变化等都还缺乏研究。本研究首先对苹果组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优化,并优化了本研
苹果枝干轮纹病(Apple ring rot)是苹果树上一种非常普遍且严重的病害,可以造成树势衰弱,果实产量降低。本研究针对河北省保定市、山东省栖霞市的10个苹果种植园,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采集了感染枝干轮纹病的富士苹果树树叶、枝条、树皮以及苹果树周围土壤,测定了植物样品的全钾(K)、全锌(Zn)、全锰(Mn)和土壤样品的pH和速效钾(K)、有效锌(Zn)、有效锰(Mn)等的含量;同时采集并
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的全基因组测序已于2015年完成,本文在茄链格孢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对致病相关基因AsSlt2和AsSod进行功能解析,进一步明确茄链格孢的致病机理。同时对2016-2018年采自河北和内蒙地区的202株马铃薯早疫病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成功克隆了茄链格孢致病相关基因AsSlt2和AsSod。AsSlt2基因全长为1675b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具危害性的病害。致病疫霉能够分泌效应子促进侵染寄主植物并在寄主植物内定植。通过效应子研究病原菌的致病及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在理论上有助于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在实践中有助于抗病品种的开发和布局。本研究通过对RxLR基因PITG-14788和PITG-19831功能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RxLR类效应子在致病过程
类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TLP)是一类具有抗真菌功能的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PRPs),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研究转TaTLP1基因小麦对叶锈菌侵染的抵抗能力,是明确其是否参与小麦抗叶锈病防御反应的重要内容。为此,在前期TaTLP1基因克隆和VIGS(virus-induced gene sile
NPR1基因是介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的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发现了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中存在效应蛋白PNPi可通过靶标NPR1蛋白抑制SAR类似反应。然而,小麦锈菌效应蛋白PNPi在植物中的其他靶标及其分子机制仍亟待明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抗性本质也是一个植物化学防御的问题,植物组织内特有的次生物质对其抗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的抗性与其体内的次生物质有密切的关系。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抗性品种所产生的次生物质与水稻抗性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受到关注。水稻抗性品种的应用和推广是目前褐飞虱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IR368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和检测,并对褐飞虱进行了生物活性测
由病原真菌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无性态:PyriculariagriseaSacc.)引起的稻瘟病是全球水稻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该病害的大范围发生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且造成当地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这一病害最经济有效和对环境最安全的手段。然而,具有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在广泛种植了一段时间以后往往就丧失了抗病性,将同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