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癌的转移与复发仍然是当前治疗肝癌过程中一大亟需解决的难题。肝癌肝切除后5年内仍有72.3%的病人出现转移复发,小肝癌的5年复发率亦有34.5%,其中2年内复发者占全部复发总数的3/4。而其中转移与复发的机制并非明确。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肝癌转移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肝癌细胞的局部侵袭运动能力、肿瘤细胞的粘附性、肝癌的血管形成、细胞外基质、机体免疫状态和其它方面。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人高侵袭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存在一种现象,即血管生成拟态。进一步临床研究提示其与肿瘤的供血和转移复发相关,从而指引了对肿瘤转移复发以及治疗的新方向。肝细胞癌为富血管肿瘤,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可作为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复发的重要手段。在研究肿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机制中,主要包括肿瘤细胞本身、细胞外基质、微环境和其它等方面。已报道在急性白血病和恶性胶质瘤中,肿瘤干细胞参与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而在肝细胞癌中尚未见报道。第一部分内皮相关分子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研究与意义目的探究内皮相关分子(VE-cadherin和CD31)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建立肝癌细胞HCC97H、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VE-cadherin和CD31表达。结果1)HCC97H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VM;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不形成VM;2)LCM成功捕获目的细胞;3)各组中VE-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96±0.020、0.430±0.010、0.170±0.0100和1.536±0.120、1.176±0.055、0.780±0.06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在肝癌细胞中不表达。结论高侵袭性肝癌细胞在三维培养中能形成VM,而低侵袭性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不能形成VM。VE-cadherin在形成VM的肝癌细胞与未形成VM的肝癌细胞之间表达存在差异性;形成VM的肿瘤细胞发生了向内皮细胞可塑性的改变。第二部分CD133和CD34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探讨CD133和CD34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肝癌细胞HCC97H、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分别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1)、三维培养下,HCC97H细胞形成VM;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不形成VM;2)、目的细胞成功捕获;3)、各组中CD133mRNA和CD34mRNA表达分别为:1.333±0.1001、0.9200±0.04583、0.3667±0.02517和0.8913±0.01935、0.6087±0.02173、0.1970±0.004(P<0.05);CD133和CD34蛋白表达分别为:0.8223±0.03009、0.4623±0.04382、0.2833±0.01582;0.775±0.0459、0.5617±0.02608、0.1903±0.06099(P<0.05)。结论1)、高侵袭性肝癌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VM,而低侵袭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不能形成VM;2)、肝癌细胞形成VM的过程中与表达肝癌干细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