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现代真菌分类学的方法对陕西和湖北省松属植物上散斑壳属的分类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学进行研究,共发现7个松属植物上的散斑壳属种,分别是雪松散斑壳Lophodermium cedrinum、合生半壳孢Leptostroma coalescens、喜马拉雅散斑壳 Lophodermium himalayense、库茂恩散斑壳 Lophodermium kumaunicum、大半壳孢Leptostroma magnum、光亮散斑壳Lophodermium nitens和松针散斑壳Lophodermium pinastri,其中大半壳孢、合生半壳孢为无性型新种,当其有性型存在时通常隶属于散斑壳属。所有被检查的标本均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主要是通过经典分类学的方法对两地松属植物上的散斑壳属进行相对系统性的分类学研究。对斑痣盘菌材料进行整理和检查,挑选带有成熟分生孢子器的针叶材料,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特征,并对两个新种做详尽的中英文描述,同时附上分生孢子器生境、外表、产孢细胞、分生孢子及受精丝等结构的点-线图。另外,采集标本的时候对这些种的生态、生境等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其次,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基于rDNA-ITS单独序列、28S rDNA单独序列和双基因联合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探讨该属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采用简易CTAB法提取总DNA并通过PCR扩增检测,在GenBank上作比对(blast),选取合适的基因序列,以柔膜菌目的润滑锤舌菌Leotia lubrica Fr.为外群,建立散斑壳属系统发育树,并结合传统的分类法来进一步地鉴定物种的分类地位。实验结果表明,在散斑壳属中,同一物种的不同菌株常常会优先聚在一起,或者同一产地、寄主的不同种一般也会聚在一起。不管是rDNA-ITS单独序列、28S rDNA单独序列还是双基因联合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全部的松属植物上的散斑壳菌都聚集在Ⅰ分支,而Ⅱ分支均为阔叶树生散斑壳菌。由于传统分类学方法存在一定的人为客观因素,从而导致依据传统分类学方法(形态学鉴定)与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所取得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综上所述,真菌的分类鉴定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形态学方法,而要采用多性状综合分析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即结合真菌形态学、培养性状、个体发育、寄主、生境及地理分布等表型性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辅助手段,才能获得较为合理、科学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