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震荡综合征(post-concussion syndrome)患者脑网络改变进行研究,探讨脑震荡后患者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机制,为脑震荡综合征的诊断提供新的临床依据:(1)采用基于图论(graph theory)的研究方法探讨脑震荡综合征患者全脑网络属性的改变:(2)使用功能连接(FC)的方法探讨脑网络属性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1)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脑震荡综合征患者23例,有迁延不愈的头晕、头痛、注意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睡眠障碍等功能障碍,另招募23例健康对照者;两组被试进行Stroop色词实验了解选择性注意功能是否存在差别;采集两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fMRI)数据,使用GRETNA软件中Network Construction模块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脑网络的矩阵,运用Network Analysis模块进行脑网络分析,得到网络效率属性,并在阈值为0.05 ≤Sparsity≤0.4范围内比较脑网络效率的改变。(2)23例脑震荡后3月患者及23例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符合的健康对照;采集fMRI数据,应用GRETNA中Network Construction模块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脑网络矩阵,Network Analysis模块分析得到脑网络的度属性。(3)对28例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患者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采集两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SPM8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REST软件将感兴趣区(ROI)两两之间做功能连接,将ROI之间的功能连接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Stroop色词实验中脑震荡综合征患者存在选择性注意功能障碍(P<0.05);与健康被试相比,脑震荡综合征患者全脑网络效率在各阈值下未见降低,但是在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舌回、左侧丘脑、左侧颞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后扣带回及右侧缘上回的脑区效率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震荡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海马、左侧缘上回、左侧角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缘上回、右侧楔前叶、右侧颞上回、右侧丘脑的度属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海马旁回、左侧距状回以及右侧距状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均降低(均P<0.05);右侧海马与右侧海马旁回、左侧距状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均降低(均P<0.05),与右侧杏仁核之间的功能连接增高(P<0.05);右侧海马旁回与右侧杏仁核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均P<0.05)。结论(1)脑震荡综合征患者全脑功能网络效率未见改变,但局部脑区效率下降,可能是导致选择性注意功能下降的原因。(2)脑震荡综合征患者相关脑区的度属性改变,这些脑区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局部效率降低的原因之一,并且这些脑区可能是导致脑震荡患者产生一系列症状的责任脑区。(3)以上研究发现脑震荡综合征患者存在脑区的脑网络属性的改变,脑网络属性的改变,可能提示了对应脑区的损伤,这些损伤的脑区参与了边缘系统的组成。边缘系统与情绪反应、高级精神活动学习以及记忆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脑震荡后综合征患者边缘系统的功能连接较正常人已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症状的原因之一。对脑震荡综合征患者使用基于rs-fMRI技术的图论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脑震荡综合征患者的网络属性以及脑区之间的连接改变显著,这些网络属性以及脑区连接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神经基础。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基于图论的脑网络分析方法和基于rS-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为脑震荡综合征患者的脑功能以及神经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也为对脑震荡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