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系统研究茶叶出口基地免喷洒农药、微生物源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更替施用、化学农药更替施用、茶园生草栽培、茶树鲜叶不同采摘方式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技术,探索茶叶出口基地虫害综合治理措施,为生产符合出口标准的茶叶、保护茶园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等提供科学依据。(1)茶叶出口基地免喷洒农药的IPM技术茶叶出口基地免喷洒任何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采用以虫控虫,以草控虫,诱集控虫等IPM综合技术,生产出口茶叶,按出口检验标准对茶叶进行检测,未检测到任何化学农药、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残留,符合欧盟及日本茶叶进口标准。该技术可有效应对任何茶叶进口国有关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残留的技术壁垒,生产出无任何农药残留的茶叶,提高茶叶卫生品质,确保我国茶叶安全出口。(2)茶叶出口基地微生物源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更替施用的IPM技术。采用微生物源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更替施用防治虫害,同种微生物源农药或植物源农药不连续喷施两次以上。该基地生产出的茶叶按出口检验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欧盟及日本茶叶进口标准。该IPM技术可有效应对茶叶进口国有关微生物源农药与植物源农药残留的技术壁垒。(3)茶叶出口基地化学农药更替施用的IPM技术。采用化学农药更替施用,防治茶园内虫害,且每年同种农药不连续喷施两次以上。该基地生产出的茶叶按出口检验标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符合欧盟及日本茶叶进口标准。该IPM技术可有效应对茶叶进口国有关化学农药残留的技术壁垒。(4)茶叶出口基地生草栽培的IPM技术。生草栽培茶园(包括诱集植物生态控制生草栽培茶园和化学防治生草栽培茶园)的群落物种数、天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多样性、丰富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及均匀度)各特征参数均高于除草茶园生物防治。生草茶园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高于除草茶园,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的生草茶园的群落要比单一除草茶园系统稳定。诱集植物生态控制生草栽培茶园变异系数小于生物防治除草茶园,而Ss/Si和Sn/Sp指数均大于生物防治除草茶园。诱集植物生态控制生草栽培茶园Ss/Si指数大于生物防治除草茶园,说明诱集植物生态控制生草栽培茶园群落种类间数量上的制约作用越强;Sn/Sp指数大说明诱集植物生态控制生草栽培茶园天敌数量越大,对植食性害虫的控制作用越明显。化学防治生草茶园与生态控制留草栽培茶园相似系数为0.414,;生物防治除草茶园与诱集植物生态控制生草栽培茶园相似系数为0.345。因此,生态控制生草茶园群落种类数量上的制约作用及天敌数量越大对植食性害虫的控制作用越明显。(5)茶叶出口基地鲜叶采摘的IPM技术。生产茶园实行适度的机械化采茶对茶园虫害的种类及数量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适度机械采摘、重度机械采摘及手工采摘前后虫口数下降分别为65.50%,47.99%,22.62%,经方差分析表明,重度机械采摘与适度机械采摘、手工采摘对茶园天敌蜘蛛的数量影响差异显著,适度机械采摘对茶树虫害数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大于手工采摘及重度机械采摘;手工采摘、适度机械采摘及重度机械采摘前后茶园蜘蛛数量下降分别为10.34%,14.62%,23.62%,经方差分析表明,重度机械采摘前后的群落的多样性、优势集中性及均匀度指数变化较手工采摘变化显著。对采摘前后茶园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适度机械采摘前后的多样性指数与手工采摘变化相比变化不显著,但优势集中性及均匀度指数变化较大。手工采摘较适度机械采摘和重度机械采摘对茶园群落结构多样性破坏较小,重度机械采摘对茶园多样性破坏最大,手工采摘更能保护与维持茶园多样性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