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主动发光、宽视角、高效率,高响应灵敏度、可制作大尺寸与柔性面板等诸多优点,使其已成为当前光电器件领域一大研究热点。近年来,虽然基于磷光材料制备的OLED内量子效率可达到100%,但是由于内部各个功能层折射率的不匹配等造成了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不理想。表面等离子(SPP)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中用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在器件中引入纳米粒子实现对光的散射进而改变光子在器件中的运动路径,也是调控OLED发光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论文制备了单一结构的金属纳米颗粒和复合结构的纳米粒子,并将其掺杂在电极缓冲层中,通过优化掺杂缓冲层的厚度和纳米材料的浓度,在实现了界面修饰和基于纳米粒子的SPP效应增强内量子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基于纳米结构散射效应增强的器件光取出效率研究。具体工作及效果如下:1.利用溶液法制备器件的电极缓冲层氧化钼溶液,将金纳米粒子掺杂在氧化钼溶液中并优化掺杂浓度,最终引入到器件中作为器件的电极缓冲层,制备的器件结构如下:Glass/ITO/MoOx:Au NPs/NPB/Alq3/LiF/Al,利用氧化钼的高功函数特性和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特性,降低了器件的驱动电压、进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2.区别于我们的前期工作基础,即采用四氧化三铁参杂空穴传输层实现了器件驱动电压的降低和发光性能的改善。在此,综合四氧化三铁和金纳米粒子两者的特性,我们进一步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包裹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即Fe3O4@Au的复合纳米粒子。将复合纳米粒子掺杂到PEDOT:PSS空穴缓冲层中,实现基于金纳米粒子的SPP和复合纳米结构的光散射效应双重调控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使得器件的效率提高了近一倍。总之,我们研究了不同纳米材料掺杂电极缓冲层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改变掺杂浓度和优化掺杂层参数来实现对器件性能调控。最后综合不同纳米材料的特性,将其特性集成于复合纳米结构一体,在实现较好的电极界面能级匹配的同时,还实现了器件内、外量子效率的显著增强,使得器件效率实现高达一倍的提高,为获得高效率低成本OLED器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工艺优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