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阐明低强度激光疗法对踝关节急性扭伤的治疗效果及其量效关系。
研究方法:
选择2010年02月至2010年07月间到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医院就诊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24例,根据损伤轻重情况,采用随机区间分组法将他们平均分到三组:红外线组、低剂量激光组和高剂量激光组,每组8例。所有患者在诊断评估后均接受早期紧急处置措施,即局部制动、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红外线组在急性期过后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低、高剂量激光组在早期紧急处置后分别接受2mW、15 mW的He-Ne激光治疗,照射剂量分别为6、46 J/cm2,每天一次,每次30 min,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天。在治疗前、治疗期及治疗后随访日(伤后30天)对疼痛指数(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压痛、肿胀、踝关节运动幅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检测评定。
研究结果:
(1)临床治疗结束后,15 mw组疼痛减轻与另外两组比较相当明显,红外线组、2 mW组和15 mw组的VAS值分别下降了治疗前的49%、84%和97%,压痛值分别下降了治疗前的37%、61%和83%。与2 mw组和红外线组比较,15 mW组患者的VAS评分和压痛评分呈显著性差异(P<0.01),2 mw组在临床治疗的中后期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与红外线组比较疼痛减轻比较明显(P<0.01);一个月后的随访,15 mw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值均<0.01,可见,在治疗扭伤疼痛方面,采用15 mW激光照射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远期维持效果也十分理想。
(2)经过临床治疗,各组患者的ADL评分均不同程度地逐步提高,在临床治疗结束后,红外线组、2 mW组和15 mW组三组的ADL值与治疗前比较分别提升了54%、58%和72%。15 mW组的ADL评分明显要好于2 mW组和红外线组,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
(3)15 mW组在临床治疗后的第1天和第2天肿胀消除极为明显(P<0.01),红外线组、2 mw组和15 mW组在治疗后第2天分别消除了初诊时肿胀体积的12%、4%和28%;在临床治疗的中后期,红外线组消肿效果突显,与2 mw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15 mW组与红外线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临床治疗后的第9天,红外线组、2 mW组和15 mW组分别消除了原始肿胀体积的98%、47%和99%。
(4)临床治疗6天后,红外线组和15 mw组的背屈、趾屈角度基本恢复正常,而2 mw组受限还是比较严重。红外线组、2 mw组和15 mw组6天后背屈角度分别增大了9.6°、4.4°、11.5°,趾屈角度分别增大了18°、8°、200°。临床治疗结束后,三组的背屈和趾屈功能恢复正常。临床治疗早期15 mw组患者背屈和趾屈角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治疗中后期,15 mW组与红外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2 mW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红外线组与2 mw组比较也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5)临床治疗8天后,15 mW组的内外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而红外线组和2 mW组受限严重。红外线组、2 mw组和15 mW组8天后内翻角度反别增大了4.3°、4.8°、15.0°,外翻角度分别增大了2.9°、2.6°、6.9°。临床治疗结束后,红外线组和2 mw组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外翻15 mw激光照射可促进踝关节内翻和外翻功能的恢复,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1)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可有效消除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疼痛和肿胀,加快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中远期效果维持良好。
(2)低强度He—Ne激光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本研究所用的剂量6、46 J/cm2(10、76 mW/cm2,10min)中,46 J/cm2的疗效明显更好。
(3)红外线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也有一定疗效,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局部肿胀,但对患者整体功能恢复作用不太明显。
(4)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结合早期紧急处置及适当功能锻炼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综合疗法,可明显缩短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