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古典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二者同根同源。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日本园林深受中国园林的影响。日本园林的山水骨架由中国传入,并成发展为日本式池泉园的原型。比较东汉、魏晋时代的私家园林与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贵族园林就不难发现,两国早期园林在景观构成、意境风格等方面,具有惊人的一致性。比如以池岛为中心的布局,白砂汀洲的驳岸形态,以土为主的人工筑山,“置石激水”、“积砂为洲屿”等造景手法,均见诸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这些景观特色在后世的中国园林中逐步消失,代之以新的明清风格。而在日本园林中,这些风格元素大都被继承、发展并结合日本本土景观特色,最终形成与中国园林迥乎不同的独特景观。
日本在所谓“造园的黄金时代”里诞生了禅宗枯山水庭园和茶庭两种新的园林风格,标志着日本园林完成了和风化进程,风格完全成熟。也就是从这时起,日本园林走上了与中国园林完全不同的发道路,在风格上与中国后期园林拉开了距离。日本园林专注于对纯粹和自然美的极端化追求,体现出脱俗、宁静之美;中国园林关注于园林文化体系的博大精深;体现出对世俗理性美的追求;前者强调精神性,后者具有功利性、实用性。但即便是在那些“纯粹”的日本风格的园林中(枯山水石庭、茶庭、坪庭等),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影响,也仍然无所不在。
本文从两国不同的美学观、自然观和社会形态出发,基于长期文化交流的事实,探讨了两国园林在景观构成、平面布局、物质元素,以及园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异同。尤其对具有代表性的理石、理水手法,进行了重点分析。本文另一重点在于通过对两国园林早期形态一致性的论述,试图揭示中国唐宋等早期园林的真实风格。通过比较中国早期园林文献记载,并运用日本考古发掘的大量奈良、平安园林遗物,以及日本古代绘卷、小说的文字记载,得出如下结论,从汀洲、砂堤、置石等记录看,中国园林早期风格趋向于平旷清远,与后期园林洞壑高架、咫尺千里的高远风格截然不同;相比于清代以后的园林过度人为、过度装饰的壅塞繁褥风格,早期中国园林意境更近似于日本平安、奈良时代的园林;以湖石堆叠和人为建筑为主的明清园林样式只是中国园林漫长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风格,它不能代表中国园林的全貌,尤其不能代表中国园林之早期风格。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早期日本园林遗存为鉴,则可以更清晰、更准确地揭示中国早期园的原始面貌。这正是在中日园林比较研究中,强调同一性的重要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