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浸润性子宫颈癌(invasional cervical cancer,ICC)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每年有50万宫颈浸润癌的新发病例和近25万患者死于宫颈浸润癌,大约有29%~38%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未控[1]。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于1972年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学说,在2008年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目前大量研究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生殖道持续感染是引起CIN及宫颈癌的必要条件。HPV感染进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常需要10~20年,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5年治愈率高达80%~90%[2],故宫颈病变的筛查一直受到关注。在过去30年里,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系统有效的宫颈癌筛查,使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然而在不发达国家和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因未建立有效的宫颈癌筛查系统,每年有超过80%的宫颈癌病例诊断时已属晚期[3]。如何选择高效、合理的筛查方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