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岭地处中国中南部地区,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地区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等原因,其资源在唐代以前一直未得到有效开发,直至宋代五岭地区的矿产开发开始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宋代继承并发展了唐代的矿产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既行之有效但又相对臃肿的管理体系,一方面很好的管理了矿冶业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五岭地区也不例外。五岭地区的金属矿产分布并不均衡,以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为多,大庾岭、越城岭较少。在宋代的矿业开发中,五岭地区的人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发明了鸭鹅取金法、灰吹法、掘井法等一些新的冶炼方法,提高了效率。岑水场是五岭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矿场,铜产量一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而出于就近原则在其附近设置的永通监亦是全国最大的铸钱监之一。在开采冶炼过程之中,五岭地区出现了诸如劳动力来源问题,矿产品、钱币、军器等的外运及炼铜所需铁原料的运输问题,私采盗采等问题,但在政府及当地居民的努力下,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至宋代中后期,由于过度开发、税制混乱等原因,岑水场及五岭地区其他场矿逐渐走向了衰落之路。与此同时,矿产开发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及政治地位的提高;但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尾矿等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盗采户与盐盗相结合、以及矿难的时有发生对五岭地区的社会秩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