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和新范式。为了摆脱城市过度机动化和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实现智慧城市的“精明增长”,激发都市中心区的活力复兴,就必须要营造高品质的站域慢行空间,呼唤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的精彩结合。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为出发点,聚焦于城市交通快慢过渡、功能混合的公共开放空间,以地铁站域综合开发为引擎,寻找其重构和完善的有利契机。笔者实地调研了天津、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内四大城市核心区的四个代表性地铁站点,通过对案例的横向对比探析,结合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框架模型的抽象构建,尝试梳理出一些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营造方法和优化策略。期望以此使城市活力不再受制于传统机动车模式的束缚,真正受惠于慢行空间的完善和畅达,受惠于地铁的开通和站域综合开发。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客流人气畅旺、回归生机勃勃的人性化城市的目标,推动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朝着人性化、系统化、精细化、更可持续的方向融合。论文一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缘起、对象和范围、相关理论基础和意义、研究新见解和方法等。第二章为基础研究部分,通过对轨道交通和慢行空间各自内涵和意义的挖掘,提出二者互动融合、高品质营造的必要性。第三章为理论发展部分,通过抽象构建站域慢行空间的框架模型,梳理其形态要素和空间类型,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解析其介质特性。第四章为实证调研部分,针对国内四大城市的代表性站点,分别从五个层面分析并进行试评价,之后将其放置在同一个语境下进行横向对比,归纳出共性的问题。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以站点周边慢行空间为抓手,着眼于交通组织、空间品质、站域一体化、物业开发、政策实施引导等五个层面,深入剖析地铁站域慢行空间的营造方法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可借鉴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