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正积极开展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试点工作,但高校的审计仍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绩效审计只在审计基建专项资金时实施,对高校经常性经费的绩效审计还没有开展。由于高等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财政拨付金额逐年增多,占财政支出比例逐年加大,因而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进而开展高校绩效审计势在必行。本文从绩效审计定义、高校绩效审计的现状与特点、高校绩效审计标准确定的依据与原则、高校绩效审计标准体系四个部分来探讨高校绩效审计标准问题。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由绩效审计一般入手,引至高校绩效审计,在研究高校绩效审计特点的基础上,赋予绩效审计三要素——“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新的内涵,依据高校绩效审计的特点和内容推论出高校绩效审计标准具有的模糊性、长远性、宏观性和间接性的特点,进而结合高校绩效审计特点及高校绩效审计标准的特点,依据高校绩效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总结高校教学评估中所用评价指标,推出高校绩效审计标准框架体系。审计标准是为审计宗旨和内容服务的,因而要以审计目标和内容为依据来制订。我国高校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是评价、改善高校财政拨款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加强管理规划和管理控制。高校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高等学校事业计划和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审计;高等教育成本和高等教育投资配置的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审计;高等教育效果的审计即效果性审计。高校绩效审计标准体系必须围绕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建立,由经济性效率性标准、效果性标准、良好制度标准三部分组成。其中经济性、效率性标准通过经费来源结构、经费结余比率、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经费使用结构指标四方面来反映;效果性标准通过办学水平、科研能力、学生培养质量、社会知名和认可程度等指标来反映;良好制度标准通过学校办学思路、学校目标定位、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及测评系统等方面来体现。绩效审计标准本身应是灵活多样的,随着每一个审计项目具体的关注领域和审计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统一标准不是确定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指南,一个可供选用的高校绩效审计标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