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副词“再”都是一个高频使用的虚词,且其语义非常复杂。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再”的相关格式进行研究,兼论“再”的主观化。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首先主要阐述研究目的及意义,介绍了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副词“再”的语义进行重新分类。第三,对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来源作了说明。 第二章主要对“再A也B”作了构式鉴定,详尽系统地描写了“再A也B”构式各个组件。首先对“A”的成分作了界定;其次,讨论了“再”的语义特点和“再A”的句法功能;最后考察了“也”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 第三章对“再A也B”构式义进行了重新解析。并讨论了其语境适切度,反预期话语功能,反预期标记和话语表达形式等。最后,说明了“再A也B”构式的句法特点及其构式变体。 第四章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论述了“再A也B”构式发展的机制和动因。首先,从共时的角度找出其原型结构;再从历时的角度,探索其原型到构式的发展过程,得出语用推理和构件因素是“再A也B”构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后讨论了副词“再”的主观化发展路径。 第五章考察了合并“再也C”的情况。对“再也”进行词汇化鉴定,讨论了其语义和句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其词汇化历程。最后,提出“再也”的词汇化路径分别是来自“再”的双音化和“再A也B”构式的转喻。 第六章为结语。论述了本文的结论,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