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的主要灾害之一,是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GIS手段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大别桐柏山区1995年~2000年TM遥感影像进行分析,获取土壤侵蚀数据,并以霍山县上土市水保站观测数据为例分析了1995~2000年降雨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轻度以上侵蚀面积总体上增加,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总体上减少;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显著增加,草地和水体面积小幅减少;在单纯降雨量变化的理想状态下,降雨特征与平均土壤侵蚀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文中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对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量作相关性分析。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处于动态变化状态,但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侵蚀为主。与1995年相比,研究区域2000年土壤中度以上侵蚀减少了241.65 km~2;轻度侵蚀有明显增加,达10450.62 km~2,其中,2000年的轻度水蚀面积有98.50%由1995年的微度水蚀转化而来。耕地和林地的土壤侵蚀是该研究区域的主要侵蚀类型,微度和轻度侵蚀占侵蚀面积的95.29%。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平均土壤侵蚀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且正相关性较高,50mm以上雨量级别产生的土壤侵蚀明显。综合条件下,量级法得出的平均降雨强度与相对土壤侵蚀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平均降雨强度与平均土壤侵蚀量并无明显的相关性,造成次土壤侵蚀最严重的集中在60~80mm/h降雨级别。回归分析表明,平均降雨强度与平均侵蚀量呈不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次降雨所产生的土壤侵蚀量大小受到平均降雨强度影响的同时,还受到降雨历时的很大制约。降雨历时与相对土壤侵蚀量呈二项式函数关系,在6~72h时间段基本呈正相关,造成土壤侵蚀的次降雨历时主要集中在6~24h范围内。此外,根据Weibull经验频率计算公式,试验得出大别桐柏山区腹地——霍山县的侵蚀性降雨的基本雨量标准为27.5mm。试验还通过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研究,认识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为进一步划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提供依据,为研究和推广分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今后在进行重点工程治理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杜绝“边治理,边破坏”,开展“长治”工程综合治理。另外还要努力健全水土保持法律建设,广泛宣传,加强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