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解放战争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的争取控制东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争取控制东北的方针在它贯彻和实施的过程中,因存在许多客观的不确定的因素,先后发生了若干具体的变化的调整。对于这些具体的变化和调整,过去在某些问题上,诸如,对于1945年10月下旬为什么改变分散发展的方针,实行独占东北方针?对于在我军放弃锦州和苏军撤退后,为什么还迟迟不能下定放弃夺取大城市的决心?对于四平保卫战是否属于战略上的失策?等等,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完全一致的认识。这也是本文欲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主要阐述以下主要内容: (一)概述在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指引下,中国农村根据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的初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已进入以农村根据地包围城市并夺取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最后阶段。 (二)阐述中共中央关于争取控制东北方针是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全国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建立东北这一城乡新的革命根据地仍应坚持沿着中共中央长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发展。认为在敌我力量对比尚未发生重大改变以前,过早放弃分散发展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提出欲图短时间内完全控制包括大量城市和广大农村在内的东北根据地的“独占东北”方针,是难以实现的。 (三)着重分析“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认为中共中央建立东北城乡根据地具有新的特点。 (四)论述中共中央为力争和平解决东北问题,在国民党军队大量攻入东北和苏军撤军时,推迟“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实行,又提出控制大城要道,集中主力进行四平保卫战的方针,仍属在夺取大城市时机尚未成熟前进行过早的带有决战性质的方针,仍是难以实现的。只有重申建立东北城乡巩固的根据地方针,才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论认为,尽管抗战胜利以后,争取建立东北根据地具有某些优越条件,但实践证明:只要在革命时机尚未成熟以前,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中国革命道路实现规律将是无法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