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背景下,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受到了各种价值体系的冲击而逐渐趋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生土建筑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脆弱,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具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村落和建筑正在不断地消失。喀什地区土坯民居(广义上也称为生土建筑)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人们为了提高建筑自身的抗震性,以及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使得砖混结构的民居逐渐取代了伊斯兰风格的土坯民居,导致了土性文化的遗失,从而失去了民族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是基于对这种形势的认知和理解,对新疆民居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因为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建筑及民族文化内涵。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一经提出,如何弘扬本地文化成了工作的重点。而承载千年历史的土坯民居,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传承和发展土坯民居就成为弘扬地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民居不能等同于历史文物,它既有需要保护和继承的历史文化价值,又有需要发展和推广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从传统的土坯民居中挖掘伊斯兰建筑的人文精髓和视觉炫耀的美学风格。通过立法、著书、研究、教育、宣传、奖励、扶持等手段,使其得到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要把现代的技术和语言融入到传统民居当中,通过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改良、通风采光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现代设计手法的引入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使其不断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土坯民居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充分体现它的环保性,因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至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所以,要强化土坯民居的低碳性,并结合地域文化,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对新疆喀什伽师县赛依哈纳村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纵向历史梳理及与西方文化的横向对比研究等,从中挖掘出极具特色的维吾尔民族文化和土坯民居自身特有的属性,即生态性、民族性、同一性和经济性。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访谈,归纳民居的空间构造及装饰手法,总结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低碳节能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在强化土坯民居低碳性的同时,结合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以及维吾尔文化的渗透,建造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生态土坯民居。农村的环境得到了保护,才能逐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改善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相信在传承文化和发展科技的双重作用下,喀什土坯民居会以新的形式和面貌在时代的潮流中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