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山脉纵横,地质构造复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又属于季风气候,水源充足,泥石流不仅分布广泛,而且类型多样,活动频繁,严重危害着山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活。“5.12”汶川地震后,灾区泥石流灾害频频发生。震后泥石流物源储量丰富,沟道纵比降大,暴发时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2010年8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开始降雨,至8月14日凌晨雨强加大,降雨总量达163mm,引发了红椿沟爆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源总量达80.5×10~4m~3,其中约40×10~4m~3物源进入岷江并堵断河道,导致映秀镇新区淹没,并淤埋了213国道400m,造成17人失踪,经济损失惨重。本文通过对震后红椿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成灾机理研究,建立“8.14”红椿沟泥石流多点堵溃集中揭底的地质模型,确定震后特大型泥石流形成的关键模拟参数,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FLO-2D二维数值模型。利用FLO-2D软件重演“8.14”红椿沟泥石流暴发过程,将模拟结果与实际勘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获取泥石流关键运动参数:泥石流堆积厚度、泥石流流速全程变化、泥石流冲压力、泥石流冲起高度、泥石流堵塞系数全程变化。在FLO-2D数值模拟中,红椿沟泥石流堆积物覆盖了甘溪铺沟、大水沟、新店子沟以及主沟,在沟口处形成堆积扇,堵塞岷江;大水沟和新店子沟堆积厚度0~6m,甘溪铺沟堆积厚度0~8m,主沟堆积厚度6~10m,沟口堆积扇厚度10~20m。甘溪铺沟汇入主沟处泥石流全程流速呈现驼峰状,流动速度从0m/s↗5.6m/s↘1.8m/s↗11.9m/s↘3.8m/s;甘溪铺沟汇入主沟处最大冲压力为33.15kpa,最大冲起高度6.96m;甘溪铺汇入主沟处泥石流堵塞系数最大值达2.40,接近严重堵塞,随着支沟泥石流不断叠加在此处,形成溃决破坏,堵塞系数急剧减小,造成泥石流流速和流量几何放大。对红椿沟泥石流成灾机理的深入分析,对以后特大型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