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存储系统的动态热点数据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ie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存储介质材料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存储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将不同热度的数据放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中,是一种比较高效且经济的存储架构。然而如何在大规模的动态I/O数据流中,快速高效地识别热数据却是一个很少或被单独研究的问题。考虑到计算机系统中现有的数据缓存算法的本质也属于一种狭义上的热数据识别算法,因此基于其上来进行热点数据识别算法的研究和实验验证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思考和研究方式。通过研究计算机缓存和闪存介质中的数据缓存算法,发现算法的设计原理主要利用了局部性原理和数据访问频率。然而新进度和频率这两个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数据访问模式的特征,同时数据访问的模式是动态的,而算法也不具备有针对捕捉到的数据特征变化而做出自适应调节的能力。因此现有的缓存算法设计中会通过引入元数据历史信息和添加自适应性等方式改善缓存性能,但是也会存在有缓存污染和无法有效捕捉距离大于缓存的热数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分类重用距离来捕捉热数据的缓存算法和一种基于数据资源转化效率模型的热数据识别方案。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如下:(1)一种自适应分类重用距离来捕捉热数据的缓存算法(ACRD)。为了解决热数据块之间的缓存污染和贮存时间分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ACRD。算法利用数据的重用距离特征和缓存替换的元数据历史信息来深度挖掘数据访问模式的特征,并以一种自适应的方式实现这种热数据识别和缓存时间分配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LRU算法,并且在许多场合优于目前比较优秀的2Q和ARC算法。同时,算法在不同的缓存规模下的命中率具有稳定性。(2)一种基于数据资源转化效率模型的热数据识别方案(RED)。通过研究动态I/O数据流访问模式所反映的频率、新进度和重用距离等数据特征指标,结合现有缓存算法的研究,本文构建出一种基于数据资源转化效率定义的热数据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此模型的热数据识别算法(HM)。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热数据识别性能与缓存中比较优秀的缓存替换算法和闪存中比较流行的热数据识别算法相比都获得了比较良好的优势。
其他文献
随着可见光通信的迅速发展,解决硅基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 Diode,Si-APD)在蓝光波段低响应度和低量子效率的问题变得尤为迫切。本文利用ATLAS器件仿真软件对Si-APD器
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利用不同的声学参量,生成不同的声学图像。本文将聚焦换能器应用到超声成像技术之中,利用其声场特性以改善检测性能,提高了超声技术的成像质量。具体的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资源共享的极大便利,数据的来源及其安全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起源记录数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对数据追溯和重现。因此数据起源在数据重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起源数据的开销随着数据增加而倍增。尤其是在文件重建上。起源重建方式细粒度记录着溯源(元数据和环境信息)和数据(实际文件写入数据),因此溯源中存在大量冗余,数据中小数据较多,额外开销巨大。重建时通过溯源“回放
层状MoO3是一种多功能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在光电、能源、传感、显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MoO3的光电性能高度可调,可以通过引入空位或在范德华间隙中插入客体物质进行调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样品无需标记、可实时动态检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医疗诊断、食品安全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基于光纤的传感器具备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易于集成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国防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光学传感器技术之一。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与光纤相结合,可实现光
XML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的标记语言,被广泛应用于跨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流,使用XSLT可以将XML文档转换为其他基于文本的文档(如XML、HTML、C++主文档/源文档等)。对XML文档内部数
荧光材料不含有贵金属,且具有光谱可调节、超快和非常稳定的光发射,对于商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荧光材料仅能利用25%的激子用于发光,因此荧光OLEDs(FOLED)效率通常远低于磷光OLEDs(PhOLEDs),因此为了收获三重态激子并提高FOLED的效率,使用具有高激子利用率的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相比于其他传统生物传感器,展现出了众多优势,如无需标记、检测速度快,可实现实时动态检测等,因此在生物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分子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检测要求的不断提升,提高传感器性能势在必行。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光子晶体与石墨烯改进传感器性能,首先通过仿真计算传感器最优化参数,然后依据最优化参数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新闻聚合工具通过对海量互联网信息进行内容挑选、分析、归类,为用户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成为用户首选的移动媒体。与传统新闻网站的“一刀切”式的资讯推送方式不同,新闻资讯类平台一般会采用根据用户的点击和阅读行为数据,识别用户的兴趣偏好,然后基于用户兴趣图谱或用户画像进行内容推荐。这种推荐机制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会造成用户接受信息窄化即“信息茧房”的问题,给用户体验带来负面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具有实时、免标记、高灵敏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相关领域,如药物开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筛查等。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SPR传感技术的传感性能,特别是实现更高的探测灵敏度,成为SPR传感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SPR传感技术最常用的两种调制方式是强度调制和相位调制。其中,相位调制型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