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直肠癌(carcinoma of the rectum)是胃肠道中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直肠癌大部分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及进步,在国内比较大的医疗中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开放的直肠癌根治术一样,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破坏了盆底解剖结构,导致盆底腹膜缺损,术后面临着肠粘连、肠梗阻等风险。重建盆底腹膜,可以防止因骶前间隙过大、易积液,形成感染、脓肿、以及吻合口瘘出现后,形成腹腔弥漫性腹膜炎,防止小肠坠入盆腔,形成肠粘连或肠梗阻,甚至肠穿孔、肠瘘。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术后恢复情况可能与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有无基础疾病、肿瘤的位置、肿瘤大小等相关,而对于术后修复盆底腹膜的最佳方式仍未得出一直结论,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缝合、网膜填塞、应用补片等。生物补片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盆底腹膜修复,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尤其在预防术后肠梗阻方面有较好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应用生物补片,进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与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术后效果差异,对比应用生物补片在根治术后预防肠根阻的效果,评价方法的价值。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69例。入选标准:患者术前电子肠镜检查、病理结果提示为直肠腺癌;KPS评分>80分;可安排限期手术,术前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术前检查未发现其他器官转移;年龄在40岁~80岁之间;术前无营养不良及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排除标准: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最终行局部切除术;术前麻醉评估ASA分级>Ⅲ级者;术中探查发远处转移;术前存在肠梗阻症状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为其他类型肿瘤或术后TNM分期为Ⅳ期者;术后因其他疾病行二次手术者;术后失访者。手术由同一术者进行操作,术中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应用生物补片(广东冠昊生物胸普外科修补膜,取材于牛心包的膜材组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生物补片为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腹腔感染情况、吻合口瘘情况及随访术后1年内术后出现肠梗阻情况等指标。术后1年内肠梗阻诊断标准:符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需要医学干预如:需要禁食、输液治疗、二次手术等。结果:1、实验组术后1年内出现0例肠梗阻,对照组术后1年内出现4例肠梗阻,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例需要住院二次治疗,占比75%。2、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543±1.314天,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971±1.78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1)。3、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85.2571±12.88945 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9.6471±17.54454 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为3.286±0.8935天,对照组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为3.294±0.6291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为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出现腹腔感染为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腹腔感染为1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同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术后1年内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因肠梗阻进行再治疗或二次手术情况的发生。2、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同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可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应用生物补片行改良盆底腹膜修复同未行盆底腹膜修复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相比,操作简单、未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同时也未增加吻合口瘘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