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眼界以及思维模式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线上交流让我们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变得极其简单。也正因为这一便利,使得中西方文化在融合交汇的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丰富的文化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这会让人们产生了文化选择上的混乱,甚至是迷失,有时会忘记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文化。尤其在这个时刻,需要明确方向。从十八大以来,国家便对人们精神文化建设尤为关注,增强国家软实力,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对艺术教育,国民审美能力的培养上也加大了重视的力度。所以,在创作中尽可能的将我所崇尚的中华优秀思想表达出来,这是也是顺应时代的召唤。论文研究的主题是“和”在雕塑中的表现,是基于作者所学专业来思考的,意为将中国的“和”精神传达给大众的想法。论文以“和”为研究核心,寻求在雕塑创作中表现的方式。论文分为七章,在第一章绪论之后首先在第二章将“和”字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和”字的发展历程。追溯到甲骨文,在通过查阅《说文解字》进一步了解“和”的声形涵义。在通过古籍中的记载去探究“和”的源头。通过源头再结合现在“和”的涵义得出观点。由于儒释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分别在儒释道中研究“和”价值。儒家的“以和为贵,推己及人”“礼之用,和为贵”所提倡的“和”都是儒家经典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释家的“和合”“六和敬”亦是释家所遵循的规则。至于道家中的“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现在《道德经》中被我们熟知,道家强调“阴阳调和”“调和平均,使各从其愿”。儒释道虽然对“和”的切入点不同,但都在阐释着从个人到家庭甚至整个社会和合、和谐、和睦的根本之道,达到一种和谐,平衡,包容,共生的境界。从传统经典中的“和”的分析再到“和”如何在在民间思想中流传。到这里对“和”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和了解。其次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研究“和”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以及践行意义。到这里算是我对“和”的一个分析以及个人观念的总结。之后我所学习的专业领域中对中西方雕塑的发展史做一个笼统的概述,从史前雕塑的发展,到古埃及雕塑的特征。然后对古希腊三个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雕塑风格的差异进行比较,再分析古罗马的雕塑。在文艺复兴雕塑大师们的影响下,巴洛克洛可可风格雕塑相继产生。到了现代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态势,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波普等各种流派的作品拓宽了艺术创作的道路,也为后辈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对中西方雕塑平行分析之后,提出雕塑发展的趋势及雕塑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并用著名的具有社会功能性的雕塑举例分析功能性雕塑的作用。这些作为第五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第六章表明“和”与雕塑创作结合的原因之后,在最后的章节阐述“和”在雕塑创作中表现的个人观点,在雕塑的形式和内容上要达到统一,雕塑形式与表达的思想要和谐。论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得论文的理论依据充分翔实。论文的主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充分发挥雕塑的社会功能属性,将雕塑发展成一种文化印记,是对和谐关系的一种追求。在表现本土文化风貌的同时,更能彰显一些人文情怀。将“和”的理念传递给大众,成为时代的文脉是我们需要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