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道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形成了国人胃肠道肿瘤中以中晚期居多的特点。该病患者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患者生存期短。目前化疗已成为一种手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辅助手段。但是化疗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其中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引起胃肠粘膜损伤,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出现粘膜坏死、脱落、便血及全身的不良反应,以致中止化疗而影响临床疗效。近年来对化疗药物引起胃肠屏障损害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减轻化疗的副作用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各类化疗药对胃肠粘膜屏障的损害程度的比较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而5-FU和阿霉素是两种临床应用广泛的化疗药物。正是基于此方面考虑而设计此实验来研究、比较在化疗过程中5-Fu和阿霉素对胃肠粘膜损害程度有无不同,以帮助临床化疗时为病人选择更合适的化疗方案。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B组:5-氟尿嘧啶腹腔化疗模型组(5-Fu);C组:阿霉素腹腔化疗组;每组各20只大鼠。各组大鼠称重后,第1~6天,5—FU组、阿霉素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按照50ml/kg,通过灌胃器灌注,每日一次。第4天5-FU组接受5-FU腹腔内注射,剂量100mg/kg,阿霉素组接受阿霉素腹腔注射,剂量为8mg/kg,空白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七天各组大鼠称重后,剖杀并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内毒素水平;切取部分肝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匀浆培养,比较其细菌移位率;切取回、结肠组织,病理切片测量回、结肠粘膜厚度、回肠绒毛高度、回肠绒毛宽度,并观察回、结肠组织结构病理变化。对比各组间大鼠用药前后体重的变化。资料统计学处理应用SAS6.12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值小于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1)用药前后各组间体重的比较:A组(空白组)、B组(5-Fu组)、C组(阿霉素组)各组间用药前体重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A组较B组和C组体重明显增多,A组和B组间,A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B组较C组体重明显降低,B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各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A组较B组和C组外周血内毒素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别;C组外周血内毒素水平较B组降低,B组和C组间有显著差别。(3)各组间回肠绒毛高度值: A组绒毛高度值比B组、C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C组绒毛高度值比B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4)各组间回肠绒毛宽度值: A组绒毛宽度值比B组、C组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C组绒毛宽度值比B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5)各组间回肠粘膜厚度值:A组粘膜厚度值比B组、C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C组粘膜厚度值比B组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6)各组间结肠粘膜厚度值:A组粘膜厚度值比B组、C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C组粘膜厚度值比B组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别。(7)各组间腹腔淋巴结和肝脏细菌移位:A组腹腔淋巴结20阴,肝脏20阴。B组腹腔淋巴结3阴17阳,肝脏2阴18阳。C组腹腔淋巴结8阴12阳,肝脏6阴14阳。腹腔淋巴结和肝脏细菌移位的统计学为A组和B组、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大鼠腹腔注射5-Fu后对肠粘膜屏障有损害作用。2、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后对肠粘膜屏障有损害作用3、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化疗和5-Fu化疗相比较,前者对肠粘膜的损害较后者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