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寻找开发对化疗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药物是当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对于中药增效剂的研究则是这一领域中的主线,但其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大蒜素(Allicin,diallyltrisulfide)为大蒜中的活性产物,用色谱-质谱法分离得到五种成分,其中一种具有较强抗霉菌和细菌能力,而且性质稳定,称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trisulfide)又名大蒜新素。经理化测定,确定其结构式为CH2=CH-CH2-S-S-S-CH2-CH=CH2;分子式C6H10S3。其不仅限于抗菌消炎、防治感染性疾病,而且广泛用于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抗凝血、抗病毒等,除上述功能外,近年研究发现大蒜素能阻断致癌物的合成、抑制致癌物的活化和抗突变、抗畸变作用;大蒜素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大蒜素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大蒜素还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干扰肿瘤的生长。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大蒜素对化疗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近年研究表明,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等是恶性肿瘤产生多药耐药(MDR)的物质基础,其表达水平与耐药程度成正比。本研究利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技术,检测大蒜素作用前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gp、GST-π表达的变化,旨在进一步了解大蒜素对化疗药物增效的作用机制。
目的:利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检测大蒜素作用前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GST-π、P-gp表达的变化,旨在进一步了解大蒜素对化疗药物增效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培养;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放置有洁净无菌盖玻片的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大蒜素浓度为0μl/ml、5μg/ml、10μg/ml、15μg/mi、20μg/ml溶液,处理24h后经FITC和Cy3双标染色,直接在CLSM下观察并拍照。以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每张切片选择细胞较为密集的区域,每高倍视野随机选取20个肿瘤细胞,利用Leicaconfocalsoftware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实验重复进行3次,以平均荧光强度作为该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实验结果1.P-gp和GST-π定位荧光双标显示P-gp(绿色颗粒)和GST-π(红色颗粒)以相互重合为黄色颗粒的方式分布①呈弥漫性分布于肿瘤细胞浆中。②呈点状分布于肿瘤细胞核中。两者的荧光分布范围基本相同。
2.大蒜素处理前后胃癌细胞P-gp和GST-π蛋白表达情况P-gp和GST-π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共表达。未经大蒜素处理及经浓度分别为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大蒜素处理的胃癌细胞中P-gp蛋白荧光强度分别为132.28±17.25、113.85±18.70、85.40±17.60、70.09±17.81、53.91±14.30,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GST-π蛋白荧光强度分别为130.07±17.33、111.21±16.18、93.17±16.08、69.01±15.10、50.15±15.02,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显示P-gp、GST-π的表达随着大蒜素的浓度增加而减少。
结论:大蒜素对化疗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作用机制,与其下调恶性肿瘤产生MDR的物质基础P-gp、GST-π的表达有关,这为临床有效地应用大蒜素,克服化疗药的耐药性及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还显示胃癌细胞株SGC-7901存在着耐药相关标志P-gp、GST-π的共表达,表明P-gp、GST-π在胃癌的耐药性中起重要作用,提示两个耐药指标在表达上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