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宜的洞巢资源对于洞巢鸟类尤其是次级洞巢鸟类的繁殖非常重要,与次级洞巢鸟类的种群数量及繁殖成效等密切相关。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量次生林树龄较短,天然洞巢资源相对缺乏。悬挂人工巢箱是人为增加洞巢资源的常用手段,不仅可以控制巢箱位置方便查找,还可以根据招引对象和实验地点设计样式材质不同的巢箱。2016年和2017年,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悬挂人工巢箱248个,以期达到招引次级洞巢鸟类、提高保护区内的鸟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控制森林虫害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效果。2016、2017和2019年,通过样线法进行鸟类调查,对照分析人工巢箱对次级洞巢鸟类的招引效果及其对鸟类群落产生的影响。研究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位点人工巢箱的选择利用,对于次级洞巢鸟类招引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也可为人工巢箱悬挂位点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分析2017年和2019年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人工巢箱位点生态因子的选择偏好,探究其繁殖期生境需求,结合窝卵数和出飞率验证实际繁殖成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巢箱的利用率2017年和2019年利用人工巢箱招引到次级洞巢鸟类共6种209巢,招引成功率为52.9%。巢箱安放过密(平均间距30m)可能是招引成功率不够高的原因,建议在今后悬挂人工巢箱的工作中加大巢箱间距至50m,避免入住鸟类的领域竞争,以达到提升巢箱利用率的效果。(2)人工巢箱对次级洞巢鸟类招引效果2016、2017和2019年的鸟类调查结果表明,安装有54个巢箱的实验样线泗沟在2016年~2019年次级洞巢鸟类数量比由31.03%增长为50.00%,均匀度指数由0.773增长为0.995。泗沟次级洞巢鸟类数量比、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2017年(悬挂巢箱一年后)大幅度提升,且在2017~2019年变化平稳,表明人工巢箱在悬挂短期内就能够达到招引次级洞巢鸟类的效果且招引效果稳定。(3)不同鸟种对人工巢箱的利用情况人工巢箱招引到的已知鸟种中大山雀数量占比57.04%,出飞率(±标准差)为96.39±13.52%,表明人工巢箱对大山雀招引效果较好。推测原因为:(1)大山雀的繁殖密度高于其他次级洞巢鸟类。(2)大山雀的最短巢距、平均巢距和样方内乔木均高均小于褐头山雀(Poecile montanus)和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生境要求相对宽松。(3)大山雀筑巢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繁殖开始时间较早。(4)大山雀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与多数次级洞巢鸟类相比体型较大。(4)不同次级洞巢鸟类繁殖期的生境需求使用AIC值筛选出次级洞巢鸟类对不同生境下人工巢箱选择的最佳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大山雀利用人工巢箱几率与乔木数量呈正相关(p=0.003),与巢树胸径(p=0.016)和枯木数量(p=0.007)呈负相关;褐头山雀利用人工巢箱几率与乔木均高呈正相关(p<0.001),与巢树胸径呈负相关(p<0.001);北红尾鸲利用人工巢箱几率与巢箱高度(p=0.024)、巢树胸径(p<0.001)、枯木数量(p=0.009)和距离地面3m林下郁闭度(p=0.013)呈负相关。表明大山雀和褐头山雀在繁殖期偏好隐蔽性强的人工巢箱繁殖,北红尾鸲在繁殖期倾向于选择隐蔽性强且光照充足的人工巢箱。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影响不同次级洞巢鸟类窝卵数和出飞率的生态因子主要与光照有关,繁殖期的生境需求与实际繁殖成效具有一致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人工巢箱悬挂位点的选择提出建议如下:(1)为提升巢箱的安全性,减少天敌干扰,尽量选择乔木高大、隐蔽度高的密林悬挂巢箱。(2)考虑巢箱安全性的同时需要兼顾鸟类对光照的需求,可通过将巢箱向阳悬挂等方式增加日辐射量。(3)为提高巢箱利用率,可将巢箱间距设置为50m,以减小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