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城市住区中的居民来说,住区户外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是儿童和老年人,并且老年人往往是作为儿童陪护者出现的。这就要求住区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要从相当程度上重视儿童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环境行为。通过对儿童环境心理和环境行为的详细分析,可以明确儿童与一般成年使用者的户外活动有较大差异,主要包括儿童户外活动的尺度特殊性、季节时间性、性别年龄排他性和自我中心性等方面。基于这些特性分析,本文提出住区开放空间的构建应从“儿童友好型”四大标准入手,即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多功能性。在对具体开放空间整体质量进行科学、具体的量化评价时,可以采用“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该体系以住区常见开放空间形式—公园绿地、广场、商业街为典型空间形态,通过对开放空间景观组成要素的分析整合,提取了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多功能性四大维度的三十项详细评价因素。将这些评价因素整合设计成预调查问卷,在大关公园进行实地试用,以试用结果和开放性问题反馈信息为依据,对原评价因素调整优化,构建了评价体系基本框架。接着将各层评价因素在单一准则下两两成对比较,向15位专家系统征询,得出所有成对比较的赋分矩阵,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素的权重值,并对赋分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赋分矩阵的CR值均小于O.1,满足评判一致性要求,所得权重值合理有效,与评价项目基本框架共同构成完善的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为检验该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在杭州市选取了住区公园、住区小广场、住区商业街型开放空间各一例,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处理所得数据,得出各开放空间案例的儿童友好度评价结果。经过与行为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对照,证明这个评价体系基本能够涵盖住区开放空间与儿童户外活动相关的所有因素,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实际案例的整体质量。该评价体系还可以经过反模糊处理运用于住区开放空间平行方案的筛选评标过程,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