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蜱是专性吸血型体外寄生生物,因其可以携带并传播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蜱是世界上仅次于蚊子的人类传染病传播媒介。人类是蜱的偶然宿主,同时蜱的宿主还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等。蜱在疾病传播过程中作为病原体传播媒介,其种群动态和生活史决定了蜱传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蜱类地理分布、种群动态变化以及生活史,为公共卫生事业、旅游业及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同时也为制定蜱类种群控制和预防蜱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河北省蜱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调查目的:掌握河北省蜱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方法:1文献检索河北省蜱类分布数据。2选择采集地点。3采集地点用拖旗法采集。4将采集蜱样本分别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鉴定。5统计采集蜱种类以及数量。结果:1蜱类分布数据1.1统计《中国经济昆虫志》记载河北省分布11种蜱。1.2检索中英文文献共计64篇,其中英文53篇,中国知网11篇。关于河北分布蜱类分布的相关文献11篇(去掉同一地点采集),其中英文6篇,中国知网5篇,共记载了河北省存在18种蜱。这11篇中,3篇为总结性文献,记载河北省存在18种蜱;其余8篇为实验性文献,记载河北省5种蜱分布。2形态学鉴定用体视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学鉴定:采集蜱类共3种,分别是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全沟硬蜱。3采集样本分类统计共采集蜱2035只,分属1科3属3种,分别是硬蜱科血蜱属的长角血蜱、革蜱属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其中采集长角血蜱1620只,占总采集数的79.6%,森林革蜱352只,占总采集数的17.2%;全沟硬蜱63只,占3%。长角血蜱分布于所有调查县(区),为河北省优势蜱类。4采集样本地理分布长角血蜱整个河北省都有分布;森林革蜱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西北部的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全沟硬蜱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高原地区。结论:可以明确有5种蜱分布在河北省: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全沟硬蜱以及文献记载采集到的日本血蜱和草原革蜱。而长角血蜱是优势蜱类,在整个河北省范围内都有分布。其余的蜱类虽然未被采集到,但并不能表明其已经在河北省范围内消失。通过本研究,建立常态化的河北省蜱类分布监测势在必行。第二部分长角血蜱种群动态调查研究目的:长角血蜱作为河北省优势蜱,掌握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为京津冀地区控制蜱种群数量和预防蜱传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择采集地点和时间。2在实验地点用拖旗法采集蜱。3收集实验采集地点的温湿度数据。4用Microsoft Office对蜱的数量和温湿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气候数据 2016年2月至11月和2017年2月至11月的月平均温度和湿度数据。2长角血蜱种群动态变化长角血蜱成蜱每年的3月第2周出现并开始活动,种群数量最高峰出现在6月第1周,次高峰出现在6月第4周,之后在8月第3周从植被上消失。长角血蜱若蜱每年3月的第4周开始活动。种群活动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月的第3周,第二个种群活动高峰即若蜱一年中种群活动数量的最顶峰,出现在5月第3周,此后,数量逐渐减少,并在9月的第3周从植被上消失。长角血蜱幼蜱每年最早开始活动时间为5月第2周,之后在植被上消失,到7月第4周幼蜱数量开始增加,9月第1周达到高峰,11月第1周在植被上消失。结论:长角血蜱在一年当中的不同发育阶段都存在各自的活动数量高峰:夏季5、6月份是成蜱活动高峰;每年春夏之交的4、5月份是若蜱活动高峰;每年秋季8、9月份是幼蜱活动高峰,并且蜱种群活动的预警工作,应因地制宜,以不同地区的平均温度作为预警指示。第三部分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生活史研究目的:建立新的实验条件,观察长角血蜱生活史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形态学鉴定。方法:1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未吸血的长角血蜱称重。2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未吸血的长角血蜱接种到兔子耳朵上。3待蜱饱血脱落后称重。4称重后将饱血蜱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5观察记录蜱饱血前后发育所需时间、形态变化、产卵数量和规律。6用体视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蜱。结果:1研究发现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幼蜱、若蜱和雌性成蜱饱血后,都会离开宿主蜕皮或产卵,为三宿主型。其完整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蜱、若蜱和成蜱。完成一个生活史代需要103-144天,平均117.3天。2雌蜱饱血脱落初期很活跃,同时会有2-3天的产卵前期;开始产卵后,雌蜱活跃性逐渐降低,并在产完卵后死亡。产卵初期产卵量少但呈递增趋势,并在第4天达到产卵高峰,约400粒,之后逐渐减少,在22天左右停止产卵。3长角血蜱雌蜱体重与产卵量相相关系数为r=0.459。雌蜱生殖效率指数(REI)即雌虫产卵量/饱食体重为12.63,生殖适合度指数(RFI)即孵化为幼虫的卵量/饱食体重为8.05。4长角血蜱吸血前与饱血后体重发生显著变化,而不同发育阶段的蜱饱血后体重增重倍数:幼蜱增重23倍,若蜱增重11.8倍,雌性成蜱增重126.9倍,雄性成蜱增重1.41倍。5长角血蜱雌性成蜱、雄性成蜱、若蜱、幼蜱的背面和腹面扫描电镜图。结论:长角血蜱不同发育阶段饱血脱落后都会更换宿主,是三宿主蜱。并且长角血蜱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和体积差异明显。在温度24℃±1℃和湿度90%±1%的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完成整个世代需要103-144天,平均117.3天,一年可繁殖2-3代。雌蜱产卵数量与体重成正相关关系,体重越大,产卵量越多;产卵数量趋势呈单峰状,第4天数量最多,之后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