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小儿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儿童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之一。目前国内发病率没有统一的统计,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4倍,右侧比左侧稍多。虽然病因不十分清楚,但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DDH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脱位后继发性和进行性的改变,髋臼缺乏股骨头的应力刺激,髋臼逐渐变浅变小,股骨头发育迟缓,股骨颈增宽变短,前倾角增大,关节囊增厚,髋关节周围肌肉挛缩,内收肌紧张,增加复位困难,最后出现短缩畸形。DDH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并且可降低发生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几率。治疗目的是尽早整复脱位,防止股骨头骨骺发生缺血性坏死,矫正残留的不良发育。由于DDH的治疗与年龄及病理分型有关,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一,尤其中晚期患者及年龄大于6岁儿童疗效不满意,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DDH的方法较多,采用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治疗已是被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若髋臼发育良好,股骨近端畸形较重,可仅做股骨近端截骨矫形术;然而股骨近端截骨后采用的内固定系统多式多样,我科近年采用LCP固定系统治疗需进行颈干角及前倾角矫正的大龄儿DDH,并与采用其它内固定系统病例进行对比研究,认为LCP在治疗大龄儿童DDH中疗效优良,更适用于需进行颈干角及前倾角矫正的患儿,且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运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 compress plate, LCP)治疗大龄儿童(>6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及其影响疗效可能性因素,并分析其对股骨截骨矫正颈干角及前倾角后的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2009年采用LCP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28例,共32侧髋,年龄6~14岁,平均9岁。有4例女患儿双侧发病。其中男5例,女23例。术前完善手术所有准备,对X线及三维CT检查准确测量颈干角及前倾角度数并与对侧进行比较。且术前测量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均有明显或相对增大需进行矫正。结果:术后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12个月~2年零4个月。本组患儿术后同样通过X线平片及三维CT测得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并对术前﹑术后颈干角及前倾角变化通过统计分析(t检验),术后的颈干角及前倾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随访,矫正后的颈干角及前倾角与术后第1天的角度一样。且截骨断端均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无一例发生股骨颈塌陷导致髋内翻,无一例发生退钉断钉等现象。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术后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依照有无髋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活动活动程度、以及有无Trendelenberg征进行评价,优22髋(68.75%),良7髋(21.87%),可3髋(9.38%),差0髋(0%),优良率为90.62%。结论:采用LCP治疗大龄儿童DDH的疗效优良,尤其是对股骨颈干角及前倾角异常的DDH畸形矫正充分,术后矫正角度不易丢失,关节功能恢复快,固定坚强,LCP对大龄DDH的治疗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