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an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态势。预计世界上每年新增1400万例的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往往会导致人类的死亡,目前,肿瘤是第二大引起人类死亡的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研发抗肿瘤药物是药物化学家迫切的任务,抗肿瘤领域为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氨基噻唑类衍生物是一类含有噻唑杂环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艾滋病、抗菌、抗炎、抗结核、利尿等。其抗肿瘤的机制是与肿瘤细胞发生的蛋白激酶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相对于传统的作用于DNA的抗肿瘤药物来说,作用于蛋白激酶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是现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新方向。SNS-032(BMS-387032)是一类氨基噻唑类化合物,最初是由美国百时施贵宝研究机构研发合成的。随后人们对其活性进行研究发现SNS-032对CDK 2、7、9具有较高的选择抑制性,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Ⅰ期临床试验表现出较好效果。我们考察了SNS-032和另外一个抗肿瘤药达沙替尼两者的结构,两者共同特点就是活性结构都是氨基噻唑母环、抗肿瘤机制都是作用于激酶。因此我们保留了2-氨基噻唑的母环结构,对其侧链进行结构修饰改造。由SNS-032的构效关系可知,氨基噻唑环5位连接的基团以疏水性的侧链取代具有较好的与CDK结合的能力,2位的氨基所连接的基团以能形成氢键的极性基团为佳。因此我们分别在2-氨基噻唑母环的4位和5位进行结构修饰,主要以疏水的基团去取代,满足同激酶受体形成疏水结合作用;噻唑母环2位氨基连接的基团以酰胺基团和伯胺为主要特征,旨在与作用靶点可以形成氢键相互作用而达到较强的结合。以此我们设计并建立了500多个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库,通过对接打分选取其前50个化合物,合成了其中的43个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IR确认这43个化合物结构正确。我们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抗肿瘤活性测试,通过培养H-1299人肺癌细胞和SHG-44人胶质瘤细胞,用MTT法对所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活性测试。发现34号化合物活性最佳,在5μmol/L的浓度下对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1.09%和92.74%。本课研究旨在探索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初步解释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发新的活性更好的抗肿瘤药物作铺垫。
其他文献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Semiconducting polymer dots,Pdots)是由一种或多种π-共轭聚合物制备而成的纳米材料。Pdots具有光吸收能力强、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良
随着水下舰艇和自动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潜航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及水下工程作业,展现出良好的作业能力。AUV在海洋环境下的成功推动了将其向小型民用产品方
蚯蚓粪是蚯蚓堆肥的主要产品,因较高的实用价值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蚓粪在污泥堆肥稳定化过程中的作用较为理想,能够快速稳定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基于对
今年,省、市纪委监委把加强同级党委(党组)和"一把手"监督工作放在宜丰县进行试点,宜丰县委对此高度重视。7月1日,召开了全县同级党委(党组)和"一把手"监督工作部署动员会,制
页岩气作为21世纪的一种新型能源,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深受人们关注。目前,通常采用水压致裂的方式来开采页岩气,开采方式比较单一,由于人们对新型非常规能源储层特性规律认识
BIM技术2003年引入中国,前十五年发展缓慢,近几年才开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国家的鼓励与推动下,设计院最先尝试BIM技术,此时的BIM可以理解为建筑信息模型,但技术的转变需要大量人力与时间,目前得到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各大业主单位为了能更加高效的管理现有桥梁,同时响应国家号召,也开始应用BIM技术,这里的BIM已经发展为建筑信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管理方式。利用BIM模型的信息集
由于有机锡化合物具有的抗肿瘤活性使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有机锡能与氧,氮,硫等生成稳定的配合物,而席夫碱因为良好的生物活性一直是配合物的首选。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 10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中国自然灾害防治要求,切实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开展黄土地区滑坡稳定性评价对治理防护黄土地区滑坡等灾害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本文以延安市吴起县合
水泥固化是当今世界上被广泛应用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之一,其具有对含高毒重金属废物的处理特别有效、固化工艺和设备简单、水泥原料和添加剂便宜易得、形成固化体的强度、
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51778094)”,借助机器学习构建监测数据与桥梁安全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尝试将机器学习与桥梁结构长期健康监测进行结合,对机器学习在桥梁安全状态识别中的应用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原始数据相似度矩阵的钢桁混凝土组合梁训练数据样本繁衍方法研究在实验室内设计并制作缩尺的钢桁-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