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雇佣劳动的形态下,人们的工作域和家庭域被彻底分割,又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由此产生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主题。近40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密切影响个体生活的工作方式、家庭结构、价值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重点随之经历了由工作—家庭冲突到工作—家庭增益的转变。在双职工、单亲等多种家庭结构以及派遣员工、跨文化虚拟团队等新的工作方式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减少工作—家庭冲突、增加工作—家庭增益,提高个体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难题。理论上,国外学者虽然已经分别以社会角色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主流的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增益研究的独立框架,分别验证了二者的前因和结果变量,但依然存在两个明显缺陷。一是,主流理论对“冲突”和“增益”形成机理的研究均不充分,对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检验有限。二是,尽管“冲突”和“增益”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存在很多相似性,但在二者相互区隔、各自演进的研究传统下,主流研究很少重点比较和讨论过二者的异同,更毋庸说将二者整合到同一理论体系内。为此,本文强调了以资源保存理论(COR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重要意义,分析梳理了基于COR理论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形成机理的理论建构过程,并找到了两个重要问题的答案:一是,个体工作(家庭)域的角色参与如何影响其家庭(工作)域的角色绩效的问题;二是,个体在何种情况下更容易经历工作对家庭(家庭对工作)冲突或增益的问题。本文还厘清了实证研究对“冲突”和“增益”的前因、中介及调节变量的研究结果。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框架上分为5个章节。第1章为绪论。第2章,通过研读文献和归纳分析,梳理了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研究的理论基础,批判了社会角色理论对二者分别提出“资源稀缺”和“角色扩张”两种假设的矛盾性,以及对二者形成机理解释力的不足,并选择以COR理论为基础为“冲突”和“增益”的统一提供合理前提和有力支撑。第3章,通过研读文献和归纳分析,梳理了前人基于COR理论对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指出不同阶段的来源模型和过程模型的进步与不足,并归纳出从缘起到经过、带有中介与调节机制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整合框架。第4章,在整合框架的指导下,通过筛选和研读实证研究文献,详尽地综述了四个类别的前因、中介及调节变量,也即工作域变量、家庭域变量、个体相关变量、环境相关变量对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影响效果。第5章是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下述几方面的结论。首先,工作(家庭)域中的情境要求消耗了个体资源,以至于进一步降低了个体在家庭(工作)域中角色绩效,也即产生工作对家庭(家庭对工作)冲突;工作(家庭)域中的情境资源补充和丰富了个体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个体在家庭(工作)域中角色绩效,也即产生工作对家庭(家庭对工作)增益。再者,情境要求和情境资源分别是“冲突”和“增益”的来源,个体资源水平的变化是连接工作域和家庭域的中介桥梁,而个体特征资源和宏观环境资源能帮助个体应对情境要求、攫取情境资源,故而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形成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此外,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对工作域因素的研究较为充分,可进一步挖掘“员工与组织成员的社会互动”相关变量,以及深入探讨“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对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交互影响”;对家庭域因素的关注度持续较低,家庭环境层面的变量亟待丰富,“家庭要求与家庭资源对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交互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对个体因素的关注与日俱增,除人口统计特征、性格与情感变量,还应注重识别和检验更多认知和行为变量,并进一步研究个体因素与情境因素的匹配问题;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尚未正式兴起,但必须认识到社会文化及其他环境因素对“冲突”和“增益”的影响均不可小觑。本文的创新及贡献在于(1)批判性地指出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研究的主流理论基础——社会角色理论在两种研究假设上的先天矛盾,并强调以COR理论为基础可以为在统一的框架内对照研究“冲突”和“增益”奠定理论前提及提供理论支撑;(2)首次系统梳理了基于COR理论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发展脉络,并归纳出“冲突”和“增益”的整合框架,在理论上突出地展示了过去缺位的中介机制,从来源和调控上更深刻地揭示了二者的触发情境:(3)较为新颖地以对比的方式全面综述了“冲突”和“增益”的前因、中介及调节变量,一方面为现有实证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另一方面指出了不同类别影响因素研究的进展、不足及深化方向。本文尚存在几点不足,后续有必要融入更多有益的理论视角来为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整合框架提供更加坚实和完备的根基;可以进一步将整合框架拓展到结果变量的领域从而融入工作—家庭平衡研究的大框架;还需要克服样本选择的局限以更全面和深入地比较“冲突”和“增益”影响因素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