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迄今,食管癌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建立稳定的、与临床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生物学特性相似的、理想的食管癌动物模型,并对模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初步评估其应用性,为研究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机制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性等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同时有助于抗食管癌药物的筛选和制定合理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研究将临床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43例新鲜肿瘤组织,移植于SCID小鼠背部皮下,成功长瘤后用NU/NU裸鼠传代,待移植瘤体积至600~1000 mm3时,收集移植瘤组织,一部分组织用NU/NU裸鼠进行鼠间连续传代;一部分组织行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一部分组织作速冻处理用于DNA/RNA提取,进行分子生物学相关检测;余下移植瘤组织冻存于液氮中,用于将来移植瘤组织复苏建立模型。 43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的接种和传代,成功25例,建模成功率为58.14%。移植瘤生长稳定并能连续传代,各代移植瘤模型的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瘤较好的保留了其临床患者肿瘤组织的生物学特性。保存于液氮的25例模型复苏接种,23例成功生长肿瘤,复苏成功率为92.00%。选用稳定传代的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外药效实验,以评价所建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对临床常用抗食管癌药物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和顺铂对不同移植瘤模型的抑瘤率均有所不同,比较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多例中国患者源的食管癌小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保留了临床食管癌的病理特征。所建模型均能持续传代,移植瘤液氮冻存后复苏成功率高,表明这些模型稳定且能持续反复应用。移植瘤模型的体内外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转化医学研究,为食管癌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随着模型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将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