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在风景园林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对景观的审美偏好往往影响着景观的面貌特征及演变方向。生产性景观,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作用在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相应空间变化,虽然不是审美主体有意识创造的审美载体,但同样受生产者的审美经验影响,具有美学研究的价值。生产性景观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萌芽的温床,且生产这一属性一直伴随着风景园林的发展。但发展至今,景观的实用价值渐渐被忽视,“唯美主义”的设计压倒一切,极少有人关注景观的生产性。当代食品安全、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又迫使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在生产问题上,如何用景观手段解决城市问题成为设计师们的关注重点。因此,生产性景观的美学研究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未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出发,本文借用美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框架,并根据生产性景观的特征属性将其缩小至风景美学的理论范围,并整理出适用于生产性景观的研究框架,旨在揭示生产性景观的美学特征。具体而言,本文将生产性景观根据生产类型分为农业景观、工业景观及新能源景观三类,并逐一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及景观空间特征,以总结出各类景观的美学特征。对于美学中最重要的形式感研究,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体系,从生产性景观的源头探讨其在外部形式方面的演变规律及相应的自然、人文方面的推动力,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景观演进的过程及趋势。最后,文章还论述了生产性景观的美学特征对人类相关审美意识的影响作用,以探讨生产性景观的美学价值,这部分内容分别按照以其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对生产元素的提取与改造及其时代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野外调查等方法对相关历史古籍、遥感地图、摄影作品等文献资源进行提取整理,并通过图像分析及逻辑整合概括出各类景观的空间特征及美学特征,并结合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对生产性景观的形式演变规律进行探析。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对生产性景观的美学特征与生产类型密切相关,农业景观自然美属性最强,呈现优美的特质,工业景观更偏社会美与韵律美,而新能源景观则具备科技美与壮美特质;(2)生产性景观的表现形式受生产和审美的共同影响;(3)生产性景观的美学特征对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环境建设理念有作用。因此,生产性景观是景观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兼顾平衡与再次统一,应受到风景园林学科高度重视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