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处于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双重环境中。在感受到来自本民族成员和汉族成员的社会支持的同时,他们不得不面对文化适应的考验,这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在系统梳理内外群体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改编了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改编后的问卷由家庭支持、内群体支持、外群体支持三个维度构成。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各项指标的要求,可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群体支持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在广西、云南、贵州三个省份抽取少数民族大学生样本,整群发放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大学生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共回收804份有效问卷。运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外群体支持、文化适应策略和心理健康的特点,并深入探讨文化适应策略对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少数民族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情况良好,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基本均衡。其中,不同来源的领悟社会支持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家庭支持、外群体支持、内群体支持;在父母民族、性别、生源地、心理课程四个变量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父母都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在家庭支持、内群支持及总支持上的水平显著高于父母有一方是汉族的大学生;男生的内群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来自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家庭支持、内群支持及总支持上的水平显著高于来自非聚居区的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就读的学校若是开设心理课程,他们在群体支持各维度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开设该课程的学校的学生。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更多选择整合的适应策略,同化次之,分离最少;在父母民族、性别、生源地、心理课程四个变量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策略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有一方是汉族的大学生在同化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父母都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整合维度的情况则相反;男生在分离、同化和整合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来自聚居区的大学生同化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非聚居区的大学生,而整合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聚居区的大学生;开设心理课程高校的大学生整合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未开设高校的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其中,自我肯定程度较高,忧郁、焦虑水平较低;在性别和心理课程两个变量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各维度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相比女生,男生有着更高的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的水平;来自开设心理课程高校的大学生,有着更高的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更低的忧郁和焦虑水平。4、群体支持(家庭支持、内群支持和外群支持)与心理健康总分和自我肯定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忧郁、焦虑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文化分离策略与忧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而文化整合策略与自我肯定和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忧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内外群体支持、文化整合策略分别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文化整合策略在内外群体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内群体、外群体的角度审视领悟社会支持,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外群体支持、文化适应策略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本研究还建议,将少数民族传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少数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他们对汉文化的适应和更多体验健康幸福的高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