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正值我国“十三五”重要时期,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减贫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发展所必须肩负的两项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要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进扶贫工作的整体思路,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扶贫思路也逐步由初期的“救济式扶贫”过渡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现在的“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扶贫则是精准扶贫思想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践过程中的延伸和发展。生态扶贫作为一个新的扶贫理念,能够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扶贫工作纳入一个体系进行处理,必将在当前我国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指导作用[1]。可以说,要解决当前我国的贫困问题,特别是解决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问题,就离不开精准扶贫带动下的生态扶贫[2]。因此,生态扶贫理念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省区尤其是甘肃省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甘肃省生态扶贫工作的开展,应当立足省内各区域基本情况,分析各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对策建议。文章首先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国外的生态扶贫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了整理归纳,明确贫困、生态贫困、生态扶贫等基本概念,梳理可持续发展、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库兹涅茨曲线、精准扶贫、主体功能区划等基础性理论政策;进而以甘肃省14市州的2015年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模型证明了甘肃省各市州生态脆弱与贫困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并得出反应各市州生态、贫困情况的直观数据;随后以自然地理特征和省内行政区划确定省内五类主要区域,分别梳理各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对贫困的影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生态扶贫相关对策建议,并得出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