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作为人们言论表达的重要方式,所传播的内容不仅在网络世界刮起一阵旋风,甚至引起传统媒体的参与从而极大扩大传播广度和深度,形成新的媒介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网络媒体事件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传播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甚至用户自身带来新的冲击。随着微博的诞生和盛行,人们彼此的沟通交流呈表现化、快捷化、多元化等特点。凭借操作简单便捷、准入门槛低、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高度自由以及海量等特点和优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微博事件”中来。
卷入理论(Involve Theory)源于心理学,在市场营销学者的重视下推动和发展起来了。一般认为,卷入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强度受到某事物和个人需求、价值观以及在特定情境下欲达成目标的相关程度所影响,当相关性欲强,认知到的自我相关程度亦随之加深,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效果。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微博事件”,不仅受众自身对事件的个人需求以及价值观产生不同变化,而且不同“卷入度”也会表现“受众分层参与”行为。对微博受众进行分层后,形成的不同群体将会侧重参与不同的媒介内容。
作为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微博受众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借助社会学、心理学与媒介理论结合,通过“卷入度”与“受众分层参与”划分,为其传播行为分析提供一条更为细化的、冷静的判断路径。本文基于2010年到2013年初影响力较大的微博事件研究分类,区分不同用户“卷入”事件的程度,并以上海地区微博用户进行分层,进而获得微博事件的受众卷入度结果。基于感觉型、思考型、行动型以及反应型的分层,本文将上海地区受众分层参与微博事件划分为四种基本模型,即“学习—感觉—行为”、“感觉—学习—行为”、“行为——学习——感觉”和“行为——感觉——学习”。在这种划分后的参与中,主导层面的受众作何反应,该微博事件内容的传播效果如何,将作为本文根本的研究对象。卷入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有助于研究不同类型微博事件的“个性因素”,从而得出微博受众参与事件过程的“共性过程”。
另一方面,微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长期的无监管状态导致微博事件的影响力不断升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断扩大。一方面,由于没有相关的条款条例以及相对落后的网络监控技术,传统的监管机制在微博平台上完全失去了作用。另一方面,先进的网络硬件和进步快速的通信技术使得某些信息几乎可以在几小时甚至瞬息内以最低的成本和最泛滥的形式遍布全球每个角落。最后,本文还对不同层次的受众提出把关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