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大学是近代西方基督教差会在山东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一所教会大学。作为基督教差会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齐鲁大学在办学初期以传教布道为宗旨。进入20世纪20年代,齐鲁大学开始了世俗化与本土化的转变。本文从个案角度出发,以齐鲁大学翔实的历史档案为依据,对齐鲁大学的世俗化与本土化历程做整体性研究,并作出客观评价。齐鲁大学的世俗化与本土化转变有其深刻的背景。就社会背景而言,20世纪中国的民族主义逐渐高涨,先后爆发了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在西方基督教传教方式上,新兴的现代派强调借助教育、医疗等世俗化方式进行传教,一些在中国长期活动的传教士更是强调传教应该与中国社会相结合。在此背景下,齐鲁大学为了继续存在发展不得不做出一系列变革,实现了向世俗化与本土化方向的转变。齐鲁大学在世俗化与本土化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在教学宗旨方面,课程设置上宗教课程的比重不断减少,世俗化课程得到重视和充实;师资力量上逐步增加中国教职员的人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教学目标上不再以传教布道为目标,开始关注中国社会并参与到山东当地的农村建设。在经费来源方面,早期学校的经费来源以差会拨款为主,到后来中国政府和社会的资助以及学校自身创造的收入成为学校经费来源的主导力量。在行政管理方面,早期学校的管理大权由西方传教士组成的理事会、董事会、校长和各院系领导掌握,受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影响,领导管理权逐步向中国人手中转移。齐鲁大学向世俗化与本土化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就学校本身而言,转变后的学校更加重视科研与教学,学术水平大为提高。齐鲁大学向世俗化与本土化转变时正值山东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学校的转变促进了山东早期高等教育的近代化。学校在转变后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齐鲁大学虽然消亡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其在学校管理、院系设置、发展思路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对当今我国高校的办学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