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呈现出哲学化的、观念化趋势,观念艺术成为西方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先锋艺术的主流。观念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狭义的观念艺术,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以观念为本体、表达方式多元化的观念主义艺术思潮。这一演变也呈现出观念艺术从初期的对艺术本质、艺术体制的探讨向关注人的生存境遇的深刻转变。而这一转变在西方有着深厚的美学基础,如果说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以及维特根斯坦走出形而上学的分析哲学,为观念艺术“艺术=生活”的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以及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则为观念艺术将艺术作为人的存在的本真显现提供了思想源泉。观念艺术中“观念”具有深厚人本主义内涵,它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中先验性的概念。观念艺术的创造也不是某一哲学概念图解或推演,而是通过直觉的方式对当下生存状况的一次感悟。对人的生命存在的关注,是观念艺术为什么在西方持续这么长时间的最深层的原因。
观念艺术受启于索绪尔语言学中符号具有“任意性”的观念,同时吸收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分析哲学、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在“语境”或“差异”中寻求意义思想。观念艺术通过挪用、并置、戏仿等方式,对原有的能指与所指意义进行拆解,将被挪用的文本置入一个新的意义系统,使其产生新义。观念艺术超越了传统的美学追求,打破了艺术与生活、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将艺术从传统的“架上”解放了出来,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观念艺术还催生了架上绘画、雕塑以及摄影等艺术的观念性表达,从而为传统架上艺术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观念艺术受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思想的影响,打破了传统作品意义的单一性和欣赏者接受的被动性,在一种新的开放性的阅读方式中,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理解为一种参与性的事件,从而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艺术家与观众的交流。观念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呈现出自身不可避免的偏激和悖论。
中国观念艺术曾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偏离了人本主义思想的轨迹,没有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中国观念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的拼盘中,充当的只是一道并不正宗的“春卷”。在西方展览制度和商业制度所虚拟的国际性“成功”的诱惑下,我们要保持独立自主意识。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与西方对话的平台,抛弃以标本化的民族历史和政治符号取悦西方,力图用观念表达的方式有效地呈现中国复杂的当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