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海洋浮游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必需成分,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河流输入是海洋中氮的主要来源。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作为水体氮的重要源与汇,是氮的重要储库。氮在沉积物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各形态氮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可利用性。对不同氮形态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是阐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所必需的,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有重要意义。分别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了调查,采用改进分级浸提方法对表层、柱状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以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氮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氮在循环中的作用、沉积物中氮与浮游植物总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2013年8月长江口航次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为320-1356 μg/g,平均含量为713.9μg/g。2014年8月长江口航次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平均含量为359-1468μg/g,平均含量为810.4 μg/g。TN含量分布均呈现为调查海域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由近岸向外海递大的趋势。这是由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明显增高,海洋沉积物中TN的含量也随之增高。泥质沉积物中TN含量高于砂质沉积物中TN含量。研究区域各形态氮的分布差异很大,这种分布差异主要是影响各形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的差异造成的。IEF-N主要受含大量有机质的陆源物质、沉积物粒径、生物活动的影响。CF-N分布主要决定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矿化作用过程中pH值的变化。IMOF-N与所处的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条件有关。OSF-N分布主要与初级生产力有关。A8-6站位TN垂向变化较大,在表层随着深度的增加TN含量显著增加,达到最高值后随着深度的增加,TN含量逐渐降低。A7-5站位从表层随着深度的增加TN含量显著降低,后随着深度的增加,TN含量先增加然后逐渐降低。整体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区域各形态氮的分布差异很大,这种分布差异主要是影响各形态氮含量的影响因素的差异造成的。IEF-N含量因为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水体的混合作用和来自底栖生物的扰动作用也变得相对复杂。随着深度的增加CF-N含量波动降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颗粒粗,主要为粉砂质和细砂,因此其碳酸盐含量较高,CF-N含量低。IMOF-N变化比较复杂,是由于海洋沉积物大部分以粗碎屑,沉积物间的空隙相对比较大,还原性较强。OSF-N与表层氧气充足,而且微生物也大部分在沉积物表层,矿化作用充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