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吉良晨教授经验方—“和肝脾饮”加减对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收集70例年龄介于18~60岁的、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及中医肝郁脾虚证证候标准的IBS-D患者,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以中药汤剂“和肝脾饮”加减(柴胡、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北芪、大枣、炒扁豆、茯苓)口服,对照组以培菲康(0.42g b.i.d.)口服,疗程4周,记录治疗前、2周后及4周后的症状评分。剔除标准:(1)不配合治疗者;(2)治疗期间因饮食不慎等原因出现急性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症状,干扰研究结果者;(3)治疗期间服用其他治疗药物,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者。符合三条中任意一条者,将从研究中剔除。症状评分包括五个症状参数:腹痛严重程度、每日腹痛次数、每次腹痛持续时间、每日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每个症状参数的评分按症状严重程度划为0~3分。各症状参数分数的总和即为该患者的症状积分。数据录入电脑,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疗效。疗效评价标准:(1)临床痊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2)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症状总积分减少≥70%;(3)有效:症状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结果治疗组35例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38.26±12.58)岁,平均病程为(2.51±4.04)年,治疗前积分为(7.37±1.26);对照组35例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37.00±11.12)岁,平均病程为(2.94±4.03)年,治疗前积分为(7.34±1.31)。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病例之间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2周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减少为(2.47±2.51),对照组减少为(4.26±2.22);4周后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减为(1.84±2.14),对照组减为(3.06±2.54),治疗后两者症状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58.1%;治疗4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0.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肝脾饮”加减及培菲康均对IBS-D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服用中药“和肝脾饮”加减对IBS-D的疗效优于口服培菲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