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复方茵陈脂肝颗粒(ACF)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及模型细胞NF-κ B及其调控的炎症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ACF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分子机制,为其在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体内实验:选择SPF级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6只、模型组56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分别从对照组和模型组随机选取6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确认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阳性对照非诺贝特组、ACF低剂量组、ACF中剂量组、ACF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继续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非诺贝特按0.24g/kg.d1灌胃给药,ACF低、巾、高剂量组分别按0.462g/kg·d10.924g/kg·d1及1.848g/kg·d1灌胃给药。持续4周后取材,测量各组大鼠肝重及肾周和附睾脂肪的重量;分离血清,检测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油红0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Real time-PCR和IHC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巾NF-κB、CCL2、CCL3、CCL4、CXCL10、TNF-α、IL-6 mRNA和蛋白表达。 体外实验:采用油酸/棕榈酸(OA/PA)共同刺激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制备NAFLD体外细胞模型并用不同浓度ACF进行干预。油红0染色观察细胞胞浆内脂质沉积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巾分泌的炎症趋化因子CCL2、CCL3、CCL4、CXCL10、TNF-α、IL-6的表达。 结果: 体内实验: (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内脏型肥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切片出现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主要为大泡性脂肪变性,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油红0染色可见肝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血清ALT、AST、TG、TC、LDL-C的含量显著增加,HDL-C含量明显下降(P<0.05),NF-κ B和CCL2、CCL3、CCL4、CXCL10、TNF-α、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 (2)与模型组比较,非诺贝特组和ACF各剂量组的脂肪性炎性及脂质沉积有明显减轻和好转,血清ALT、AST、TG、TC、LDL-C的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明显上调(P<0.05),大鼠肝组织NF-κB和CCL2、CCL3、CCL4、CXCL10、TNF-α、IL-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此外,ACF还能减轻大鼠内脏型肥胖(P<0.05)。 体外实验: (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epG2细胞经油红0染色后,胞浆内有大量桔红色或红色的颗粒状脂滴堆积,经过不同浓度ACF干预24小时后,胞浆内红色颗粒状脂滴有不同程度减少; (2)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中NF-κ B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ACF干预后NF-κ B的荧光强度减弱; (3) ELISA结果显示细胞上清中CC12、CXCL10、TNF-α、IL-6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CF干预后24h后上清中CC12、CXCL10、TNF-α、IL-6的含量降低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 (1)复方茵陈脂肝颗粒具有肝脏保护作用,能明显改善NAFLD模型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调节脂质代谢和抑制体外模型细胞脂滴聚集。 (2)在NAFLD动物和细胞模型巾,复方茵陈脂肝颗粒通过降低NF-κ B及其调控的炎症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