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微型水面运动机器人的运动形式以滑行和跳跃为主,而扑翼飞行能够扩大机器人的运动空间范围,提高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成为微型水面运动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机器人要实现水面扑翼飞行不仅需要较大的升力,同时由于扑翼运动的冲击,还需要水面为机器人提供较大的支撑力,这其中涉及复杂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水-空气界面流体力学。因此要在水面上实现机器人的扑翼飞行需要解决很多关键技术,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微型水面运动机器人的运动形式以滑行和跳跃为主,而扑翼飞行能够扩大机器人的运动空间范围,提高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成为微型水面运动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机器人要实现水面扑翼飞行不仅需要较大的升力,同时由于扑翼运动的冲击,还需要水面为机器人提供较大的支撑力,这其中涉及复杂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水-空气界面流体力学。因此要在水面上实现机器人的扑翼飞行需要解决很多关键技术,目前仍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为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仿水黾水面滑跳复合运动机器人及其水动力学研究”,针对微型仿生水面扑翼飞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力学分析以及动力学仿真和实验展开研究。首先,开展微型仿生水面扑翼飞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分析。基于蜂鸟的扑翼运动模式以及运动参数生物律,采用曲柄摇杆滑块加四连杆机构作为扑翼驱动机构,实现机器人扑翼扑动动作的输出。基于水黾的水面漂浮机理,设计具有超疏水性和大支撑力矩的水面支撑脚。结合扑翼驱动机构和水面支撑脚,完成微型水面扑翼飞行机器人的整体结构设计。基于对机器人水面扑翼飞行全过程分阶段的受力分析,确定水面扑翼飞行机器人的优化设计原则。其次,开展对机器人扑翼和水面支撑脚的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基于扑翼的运动学模型和准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计算扑翼产生的升力、阻力和侧向力,对翼面积、展弦比和锥度比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水-空气界面分析,分析水面支撑脚所受支撑力和拖拽力,对水面支撑脚的截面形状、平面形状、前后间距、数量、左右间距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开展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和样机的水面扑翼飞行实验。通过联合仿真方法建立模拟水面-空气环境的机器人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开展六因素五水平的水面扑翼飞行仿真实验,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各水面扑翼飞行评价指标的显著性因素,并优化机器人的参数。完成机器人样机的制备和水面扑翼飞行实验环境的搭建,进行机器人扑翼飞行能力测试实验,对影响各水面扑翼飞行评价指标的显著性因素进行实验验证,与仿真结果相印证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机器人参数,验证优化后机器人的水面扑翼飞行能力。
其他文献
遥感目标检测算法是近几年来目标检测领域新兴的一个研究方向,并迅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遥感场景相较于普通目标检测场景来说,场景中目标尺度变化很大、小目标多、目标的排列杂乱无序、背景环境复杂,这些都为准确的目标检测造成了困难。本文对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算法的优缺点,对遥感目标检测的各种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终选择了无锚点框和旋转框结合的目标检测算法作为设计的方向,设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世界上主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生物标志物是一类可测量和量化的生理参数,常作为疾病确诊,病情状况评估和治疗水平监控的重要参照指标。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是AMI诊断相关的主要生物标志物之一,目前的AMI诊断要求现场取样,并利用相关仪器检验,耗时长
水下航行器在维护海洋的生态平衡、保护海洋水环境、发展海洋国防事业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仿生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将仿生学理论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研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传统驱动方式的水下仿生机器人弊端不断暴露出来,水下机器人对自由度、小型化、轻柔化、隐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此,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利用智能材料进行水下机器人的仿生研制,但由于这种仿生机器人的自主游动及小型化,轻
旋翼类飞行器一直以来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旋翼飞行器的自主降落技术,为了实现旋翼飞行器能够精准稳定降落到未知的平台上,并提高其自主决策能力,同时提高我国海上军事作战能力,实现飞行器高精度的降落到舰艇上,因此,如何设计一款自主降落控制系统成为热门话题。本文首先研究X型四旋翼的自主降落控制系统,包括传统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和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人体运动过程的关节力矩解算是人体运动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准确可靠的关节力矩值对于医疗诊断、康复训练、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柔性可穿戴助力机器人是近年来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目标是对人体运动提供有效助力,减少运动中的能量代谢消耗。其对人体的辅助,在本质上是力矩的辅助,因此通过人机交互设备获得下肢关节力矩曲线作为助力策略参照在柔性可穿戴助力设备研究中是一意义非凡且极
生物鱼类在游动时可以通过肌肉调节自身的刚度改变鱼体固有频率,从而与摆动频率相匹配,以达到更优秀的游动性能,并且部分鱼类的摆动频率可达20Hz及以上,以此带来的游动速度可超过15体长每秒。正是由于鱼类这些出色的调节机制及游动性能,吸引了众多研究学者。本论文以虚拟转动副的方式实现柔性机器鱼的主要关节,其中虚拟转动副是基于张拉整体结构组成的,由两个刚性平台通过非接触的形式实现类似转动副的功能,并且这种结
在航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压缩航天试验的成本,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地面仿真实验。气浮台凭借成本低、可持续时间长、扰动小的特点,可以有效检验控制算法作用于航天器的控制效果,成为辅助研究航天器交会对接、空间目标捕获、卫星编队等航天任务的重要手段。相比传统的渐进控制方法,有限时间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稳态精度,在航天器姿态控制、机械臂控制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三自由度
双足机器人相比于一般的机器人有着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相对来说更容易在一些复杂想地形上行走,如山地丛林等,因此受到军事、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关注。而由Mc Geer所开创的被动行走研究则为双足机器人行走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被动行走机器可以在斜面上不依赖外界能量输入,仅依靠重力进行行走,相比于传统机器人行走有着更加拟人化的步态和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本课题主要希望能够对被动行走的机理进行研究,为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机器人装配中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将机器视觉融入到多品种五金炊具的机器人生产线中,使其在装配等过程中代替人工完成任务,是现阶段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本课题面向多品种五金炊具中的轴孔类部件的机器人系统应用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首先,选取合适的硬件设备,搭建Eye in Hand孔轴装配视觉检测系统。根据针孔相机成像模型,建立RGB-D深度相机模型,阐述深度信息和彩
在城市建设和老旧管道维护改造施工中,需要准确掌握施工位置地下管线的位置走向等信息。近年来探测雷达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检测中。特别是2018年以后车载阵列式探地雷达的应用,可以方便地采集到反映地下目标和结构的三维图像,相比于二维图像更能反映出地下目标的形态特征。车载阵列式三维探地雷达的应用,虽然极大提高了路上检测效率,但是检测后管线目标的分类识别还是依靠人工后期进行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