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鱼栏搬迁与1920年代广州的官商关系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的广州被誉为是革命的大本营,政治上社会生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讨论这一时期的官商关系,实是从一个切面观察在时代变换之际广州社会的状况。   本文所讨论的是20世纪20年代黄沙鱼栏搬迁的事件。此事缘起于政府与粤汉铁路公司争夺黄沙坦地地权,后由粤海关出面以搬迁黄沙鲜鱼栏作为解决方法,以牺牲鲜鱼栏业小商人的利益取得政府与粤路公司之间的妥协。1923年粤汉铁路公司实质上成为官督商办,政府与粤路公司利益趋于一致,致有体现粤路公司利益的《广州市迁拆黄沙鱼栏办法》出台,鲜鱼栏商人的利益被忽略。然而搬迁的具体过程一波三折,鲜鱼栏商人利用政府内部的矛盾维护自身的利益,尽力拖延搬迁。最终政府以武力迫使黄沙鱼栏完成搬迁。整个事件涉及到政府、粤海关、粤汉铁路公司和鲜鱼栏商人的纠纷与妥协,上推至清末下延至抗战前夕,展现了清末民初广州的官商关系纷纭复杂的场景。   本文以档案为基本史料,以报刊资料作辅助补充,就黄沙鱼栏搬迁这一具体事件梳理其来龙去脉,厘清事件背后各方利益关系,望能细微窥探在近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形势之下,官与商之间、商与商之间,是如何为谋求各自利益而对抗、妥协,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微妙的关系。
其他文献
学生的作业对内可以消化知识,对外可以培养公民素质,是检查学习效果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中学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已不容忽视,如作业只针对各种考试需求
1920-1937年期间,地处中原腹心的河南水旱灾害迭现,兵燹、匪患频仍,由灾荒引起的人口迁移频繁而剧烈,选择这一时期的河南灾荒性人口迁移作为研究对象极具代表性。对于这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