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照是南朝文学的大家,他的诗在其生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却在后代得以发扬光大。二十世纪以来,鲍照研究逐渐成为南北朝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从出身考辨到诗文解析,范围广、内容多,如果欲有创新,乃在“切入角度”入手。论文以鲍照诗歌的“审美特质”统摄全篇,紧紧围绕鲍诗“多气”的特点,从“审美”、“意象”、“结构”、“影响”四个方面发抒己见,下面分别来看。第一章“审美论”,包括“鲍诗审美特征形成的社会背景”、“文化风尚对鲍诗审美趣向的影响”和“鲍诗以‘多气’为核心的审美特质”三个部分。“社会背景”主要论述鲍照生活时期的政治社会环境,那是个杀戮不断、人人自危的时代,文人写作多用寒悲之语表现忧生之惧。刘宋时代的“文化风尚”,以书、画、雕塑等艺术为代表的审美趋向是:既讲究力道气势,又讲究精细妍丽,这种审美趋向也体现在鲍诗的“意象”和“结构”上。鲍照诗歌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多气”,本文分别从“生生之气”、“静然之气”和“流动之气”这三方面来说明此一特色。第二章“意象论”,包括“主体意象的选择”和“意象的表达方式”两个部分。“主体意象的选择”以鲍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为例,分别就“动物意象”、“植物意象”、“节令意象”、“山、水、风意象”等四大类意象进行探讨。“意象的表达方式”又分为“意象的修饰”和“意象的组合”两个小部分,诗歌当中的意象往往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为诗人用何种词语来修饰所选的客观物象;而一首诗中还经常会有几种意象的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反映了一个诗人的审美取向。本章论述,目的在于分析鲍诗意象是如何体现“悲凉壮郁”的特点的。第三章“结构论”,包括“鲍照组诗的特点”、“鲍诗开头的特点”、“鲍诗结尾的特点”和“鲍诗中几种特殊的小结构”四个部分。“鲍照组诗的特点”又有“乐府组诗”的特点和“古诗组诗”的特点两小部分,鲍照的乐府组诗气胜于辞、气呵成,古诗组诗辞胜于气,精工妍丽。“鲍诗开头的特点”分别论述“发唱惊挺”、“赋法铺写”、普通“描写、叙述、抒情”等五大类鲍诗开头的特点,其中“发唱惊挺”与“赋法铺写”类的开头最具特色,它们往往以句群的形式打头来吸引读者的目光。“鲍诗结尾的特点”分别论述“欲说还休”、“诘问”、“祈愿”、“述志”、“劝慰”、“普通抒情”和“普通描写”等七大类鲍诗结尾的特点,其中“欲说还休”里的“答非所问”和“有问无答”式的结尾,是鲍诗中最具个性的结尾,感情浓烈且意韵绵长。“诘问”、“祈愿”、“述志”、“劝慰”类的结尾,虽也立意明确、情感真挚,却没有前面那种结尾来得有余味。“几种特殊的小结构”分别对鲍诗中的“问句结构”、“对比结构”和“转折结构”加以论述。“问句结构”主要就鲍诗中“发问”的形式和“问的结果”这两方面进行讨论,可以看出“问”的实质是种“不平则鸣”。“对比结构”主要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鲍诗如何体现“时间推移的对比”,“本句之中字词对”和“相邻两句对(对偶)”有何特点。“转折结构”同样从句式角度出发,分别说明鲍诗中的“否定性转折”、“选择性转折”和“叙述视角的转换”有何特点。第四章“影响论”,包括“鲍诗技艺的影响”、“鲍诗审美的影响”和“鲍诗精神的影响”三个部分。其中“技艺的影响”从诗歌理论的角度进行阐发,说明作诗应该“点、线、面”相结合,描写、结构体势与气理三位一体。“审美的影响”又包括“意象审美的影响”和“诗体审美的影响”两小部分。其中“意象审美的影响”主要讨论鲍诗中“悲寒壮郁”的审美特质,对前代诗歌的意象审美有哪些继承,对后代诗歌意象的审美有哪些影响。“诗体审美的影响”主要从“歌行体”的一唱三叹、“组诗体”的感情凝聚、以及“四句体小诗”的清新流动,这三方面来讨论鲍诗的影响。“鲍诗精神的影响”包括“抒情角度反映诗人心态”、“淑世与入世的矛盾挣扎”和“愈挫愈勇,追梦不息”三个小部分,说明鲍诗中体现的人格精神,是如何继承前贤、沾溉后人的。结语总上所述,阐明本文写作思路及特色,说明有待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