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FVC)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全球变化检测、水文、土壤侵蚀等研究中的重要参数指标。东北亚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及全球变化的敏感区研究其植被覆盖度变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东北亚地区为研究区,结合野外实测数据,Landsat-TM/ETM+数据以及2000-2011年MODIS-NDVI数据,综合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尺度下植被覆盖度算法的选取,分析了过去12a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Landsat-TM/ETM+数据的像元二分法估算精度小于线性混合分解法,像元二分法对植被覆盖度高值估算结果精度较低。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覆盖度计算结果比较也同样可以看到NDVI过饱和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相比之下,采用累计NDVI频率为5%和95%所对应的NDVI值作为参数估算东北亚地区植被覆盖度精度较高。(2)东北亚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山区高平原低的特点,具有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过去12a大部分地区呈基本稳定趋势,植被覆盖度呈退化趋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伯利亚高原、贝加尔湖东部雅布洛诺夫山脉以及内蒙古中东部。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平原区、蒙古高原东部以及阿尔泰山脉东麓。(3)日本、朝鲜、韩国的平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最大,俄罗斯、中国次之,蒙古最小。过去12a,中国、蒙古平均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具有轻微上升趋势,俄罗斯、日本、朝鲜均呈轻微下降趋势,韩国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稳定,各国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都均不显著。(4)森林植被的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在东北亚地区各植被类型中最大,苔原、草原最小;草原地区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波动性最大,耕地次之。过去12a森林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呈显著降低趋势,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比例最大的植被类型为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平原区。东北亚地区各植被覆盖类型植被活动都从4月份开始明显增强,除耕地是在6月份外,其他类型植被的植被覆盖度增长速度都在5月份达到最大,耕地和草原年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其他植被晚一个月,各植被类型都在10月进入植被枯黄期,生长季结束。(5)东北亚东南样带植被覆盖度分布沿纬度变化差异明显。除耕地外,各典型植被区植被覆盖度从南向北呈现明显的先迅速增加后缓慢降低的分布规律。中高纬度带植被覆盖度增加速度最大值出现时间比低纬度带和高纬度带提前一个月,其出现时间早于低纬度荒漠草原区,主要受水分梯度变化影响,早于高纬度苔原区主要受温度梯度变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