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由水污染事件频发引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长期暴露于受污染的环境下,以及饮用不安全饮用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健康的影子价格,不利于居民健康需求的提高。国内外虽已有大量文献关注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但大多只是考察了区域间或者从某一个角度考察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居民健康的关系,且健康指标选择较为单一,少有文献从全国范围内、从不同视角、视角内部以及选取多种测度健康的指标来分析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和地区差异,我国居民健康现状和差异之后,以我国45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总体视角、年龄结构视角、性别差异视角、收入分层次视角和地区层面视角,建立二元Logit模型分析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通过全面深入考察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政府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通过解决居民安全饮用水可及性问题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和地区差异分析发现,我国水资源匮乏地区较多,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农用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了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城市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普遍达到了90%以上,城市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了63.4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大部分低于60%,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最高地区与最低地区相差了88个百分点。安全饮用水可及性还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城市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为98.7%,中部为80.9%,西部为86.7%。东部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为77.9%,中部为38.1%,西部为44.4%。(2)从统计分析上发现,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存在正的健康效益。同时,低收入水平的居民健康水平差于高收入水平的居民健康,这可能与高收入水平的居民更容易获得安全饮用水有关。(3)本文以慢性病患病、一个月患病、一年住院和自评健康作为我国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衡量指标,以家庭是否有自来水作为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水平的测度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是决定个人健康状况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整体上来看,安全饮用水可及性每增加10%,我国居民的慢性病患病和一个月患病分别下降了1.02%和1.94%,安全饮用水降低了一年住院率,提高了自评健康的报告水平。(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收入分层次差异和地区差异。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1%水平下显著降低了60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5%水平下显著降低了女性一个月患病,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递减,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5%和1%水平下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和一个月患病,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在1%水平下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5)本文从总体视角和年龄结构、性别差异、收入分层次以及地区层面五个视角研究发现,安全饮用水可及性对慢性病的影响最为明显。已有研究表明长期饮用低污染水平的饮用水,短期内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健康症状,但长此以往会导致饮水者患有各种慢性病。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分析了我国安全饮用水可及性现状及地区差异,揭示了地区差异原因;第二,选取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多个健康指标以及拓展研究视角,降低了以往数据区域化、健康指标和研究视角单一化可能存在的研究偏差;第三,在实证研究中,考察了安全饮用水可及性与健康的直接关系,并具体探讨这种关系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寄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