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地增长、人均收入稳步提高的同时,在收入分布层面,可以发现,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必将在短期内影响我国的经济波动,长期中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无疑对资源和收入具有分配的功能。因而,研究和梳理对外贸易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逻辑结构和传导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在经验上研究对外贸易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强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模式,对外贸易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个国家在全球分工的生产链条中仅占有一个或几个少数环节,实质上进入了全球的垂直专业化生产阶段,这使得产品内贸易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应该考虑用新近发展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得到增加值进出口总额,以其为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指标,考察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将实证结果与利用传统的总值贸易核算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从我国的研究实践来看,尽管利用传统的贸易核算方式研究收入差距问题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外贸易对我国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这一问题仍然是一个具有广泛争议性的研究问题,不同的学者得到大、小不一致的结果,甚至相反的结论。究其原因,可能是源于样本的选择差异,可能是源于采取的计量方法不同,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理论与方法没有随着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别在增加值贸易核算和传统贸易核算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下,分析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果对外贸易对收入的差距有影响,进一步理解这一机制产生的原因、形成过程并进行量化研究,就会有利于全面评价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引入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增加值贸易理论与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对外贸易对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研究:第一,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和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现状基础上,实证分析对外贸易对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二,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和我国东、中、西部收入差距现状基础上,实证研究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第三,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和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现状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把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下的实证结果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下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全文共包括七章内容。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写作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在界定相关概念并选取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论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传导机制。在理论基础部分,按照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当前前沿贸易理论的理论发展顺序,梳理能够为对外贸易与国内收入差距相关性提供逻辑结构的理论线索;在传导机制部分,分析了对外贸易对我国整体收入差距和对区域间、行业间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第三章介绍了增加值贸易产生的背景、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理论模型以及增加值贸易核算下贸易额和进出口总额。第四章是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整体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进行了描述,包括对传统对外贸易核算方法下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现状的描述、对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下我国整体对外贸易现状的描述。接着用基尼系数为指标,描述了我国整体的收入差距情况。最后,区分为传统贸易核算视角和增加值贸易核算视角,实证地研究了我国对外贸易与我国整体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有针对性的相关实证结论。第五章核心内容是实证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关系。首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传统贸易现状和增加值贸易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以泰尔系数为代表区域间收入差距指标,考察了其在样本期间内的特征及变动趋势。最后,区分为传统贸易核算视角和增加值贸易核算视角,对我国对外贸易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相关实证结果显示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大小。第六章为我国对外贸易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首先,区分为传统贸易视角和增加值贸易视角,对我国19个行业的对外贸易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以不同行业的极值比作为代表行业间收入差距指标,考察了其在样本期间内的特征及变动趋势。最后,区分为传统贸易核算视角和增加值贸易核算视角,对我国对外贸易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相关实证结果显示了对外贸易影响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方向和大小。第七章是本文的主要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政策含义:第一,无论是使用传统贸易核算方法得到的进出口贸易额占GDP比作为对外贸易规模,还是使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得到的进出口贸易额占GDP比作为对外贸易规模,与我国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关系、与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的关系,与我国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的关系,均呈现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当对外贸易规模较小时,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将恶化我国各层次收入差距,恶化各层次不平等状况;但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达到一个拐点后,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将缩小我国各层次的收入差距,改善各层次不平等状况。第二,对外贸易与我国整体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视角,在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现实情况都在U型曲线拐点的左侧。所以,当前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仍然还会进一步扩大我国整体的收入差距。第三,对外贸易与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传统贸易核算方式视角来看,现实的贸易额已经超越这个拐点,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对缩小区域之间差距正在起着积极作用;从增加值贸易核算视角来看,这个拐点也已经到来,且距离拐点较远。因而,在增加值贸易视角看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开展,我国区域间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这意味着,无论从哪种贸易核算角度来看,都应该继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第四,对外贸易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以传统贸易核算方式视角来看,还是从增加值贸易核算视角来看,这个拐点还没有到来。以传统的贸易核算来看,2015年的现实值与拐点值较近,但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式角度来看,现实可能值距离拐点相对较远。因而,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式视角来看,对外贸易规模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扩张,才能越过拐点,对收入差距的缩小起积极作用。之后,对外贸易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将有助于改善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状况。总之,无论从哪种贸易核算角度来看,当前阶段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与提升对外贸易结构同等重要。这也就说,对外贸易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重要的,不能顾此失彼。对外贸易数量上的扩张有利于越过收入差距的拐点,达到缩小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目的。第五,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对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效果,政府应该加大教育、培训和公共卫生支出水平,不断地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以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生产效率。同时,也应该出台教育、培训和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均等化的政策,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第六,要素自由流动程度的提高会降低我国整体的收入差距,这意味市场分割一定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因而,建立统一的、开放的要素市场对于改善我国收入不平等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劳动者自由流动来说,因医疗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各种制度的二元制的约束,劳动者不能实现在不同市场和区域中的自由流动,这对于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该彻底解决我国现有户籍管理制度,取消现有户籍限制,同时允许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障账户在不同区域间自由流动,还需要破除垄断行业的进入壁垒,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保证垄断行业的就业机会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第七,资本效率的提高将会扩大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资本存量在我国不同群体之中分布不均匀相关,因为资本积累的主体往往是那些收入较高的群体,所以高收入群体的资本积累一方面在资本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当资本效率提高时,又进一步扩大了资本要素所有者和其它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和不同行业的准入制度,真正地贯彻、实施投资的负面清单。这将能够使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获得投资机会,使他们不仅仅依靠劳动获得收入,而且依靠自有资本获得收入,提高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所拥有的资本要素报酬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进而缩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