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共同最终转归会形成肾衰竭至尿毒症,共同病理途径是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因此如何延缓以及阻止肾小球硬化的进展从而保护残存肾功能已成为慢性肾脏疾病防治和研究的重点方向,而找寻安全、无毒或低毒的相关药物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资料表明螺旋藻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程,但其保护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制作阿霉素致大鼠肾硬化模型,观察螺旋藻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70±20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对照组(M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和螺旋藻组(SP组);每组8只动物,其中M、B和SP三组制作成阿霉素肾硬化模型,S组同一时间段内通过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给药,SP组每天灌胃给予螺旋藻1.5g·kg–1,B组每天灌胃给予贝那普利4 mg·kg–1,而S组、M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8周通过麻醉(心脏取血,统一处死各组实验动物,留取肾脏标本。处死动物前1天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留取24小时尿液,用以检测24小时尿蛋白量。通过生化检测分析各组动物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脏组织病理、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V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肾皮质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m RNA的表达。结果:1、24小时尿蛋白定量:B组、M组和SP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量与S组大鼠相比有明显增加,组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M组大鼠相比,B组、SP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量明显减少,组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SP组大鼠相比,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尿素氮(BUN):与S组大鼠相比,M组、B组和SP组大鼠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明显减少,组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S组大鼠相比,M组、B组和SP组大鼠BUN、Scr明显增加,组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M组大鼠相比,B组、SP组大鼠BUN、Scr明显减少,组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大鼠与SP组大鼠相比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BUN、Sc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光镜下观察,S组大鼠肾脏结构基本正常。M组大鼠肾脏16%的肾小球伴有节段性硬化,有4%呈现球性硬化。B组大鼠9%的肾小球伴有局灶性硬化,有2%呈球性硬化。SP组大鼠8%的肾小球伴有局灶性硬化,有2%呈球性硬化。B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与SP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基本一致。4、肾小球硬化指数:与M组大鼠相比,B组和SP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程度明显减轻,但相较于S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加重,组间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5、免疫组化:M组、B组与SP组大鼠FN、ColⅣ、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组(P<0.01)。B组和SP组大鼠FN、ColⅣ、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1)。B组与SP组大鼠FN、ColⅣ、TGF-β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6、RT-PCR:M组大鼠TGF-β1 m RNA和PAI-1 m RNA水平显著高于S组大鼠(P<0.05)。B组和SP组大鼠TGF-β1 m RNA和PAI-1 m RNA水平显著低于M组大鼠(P<0.05),而B组和SP组大鼠之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螺旋藻能够降低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与血清肌酐以及尿素氮的水平。2螺旋藻可以改善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损害。3螺旋藻可以抑制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肾脏中TGF-β1蛋白的表达并减少细胞外基质中IV型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4螺旋藻可以减少肾皮质TGF-β1 m RNA和PAI-1 m RNA的表达,具有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