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伊马替尼(imatinib,IM)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已10余年,它是通过竞争BCR-ABL的ATP结合位点抑制其异常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止BCL/ABL编码蛋白的合成,达到抗白血病作用,然而由于IM广泛的临床应用,IM耐药成为CML治疗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雷公藤甲素(trip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伊马替尼(imatinib,IM)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已10余年,它是通过竞争BCR-ABL的ATP结合位点抑制其异常活跃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止BCL/ABL编码蛋白的合成,达到抗白血病作用,然而由于IM广泛的临床应用,IM耐药成为CML治疗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传统中药雷公藤中分离出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TP不仅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验证中药成分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saponins,PNS)对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为PNS在牵张成骨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PNS(注射用血栓通)给药剂量将32只新西兰兔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大剂量(120mg/kg)组,中剂量(80mg/kg)组,小剂量(40mg/kg)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各8只,建立兔单侧下颌骨牵
本论文分为三部分。1.对小桃儿七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的研究;2.将提取物及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前列腺癌细胞活性的筛选,期望获得抗癌活性好的化合物;3.通过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小桃儿七进行化学分类学意义的探讨。 一.小桃儿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小桃儿七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筷子属植物铁筷子(Helleborusthibetanus Franch)的根及根茎,陕西七药
第一部分广西1996~2012年艾滋病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广西1996~2012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探讨广西艾滋病流行强度的地区差异。为广西艾滋病针对性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广西1996~2012年广西艾滋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首次报告的确证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包括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用各种统计图表对广西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感染者以县(
目前,中药材应用存在着功效成分不清,药理机制不明的问题,影响了中药产品的推广应用。对中药功效成分的研究,现多采用分部分离和活性跟踪的技术思路,但是这种思路存在着许多不足。活性成分间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影响了分部分离、活性跟踪结果的取舍,中药材中活性成分含量往往较少,如果只由活性结果决定分离部的取舍,易引起研究过程活性组分的丢失。但要完整实现活性组分的识别,活性试验工作量巨大,实际研究过程无法实现。
西洋参茎叶是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庞大的地上资源。由于西洋参茎叶所含的主要活性物质—人参皂苷在种类上与主根基本一致,含量上明显高于其他药用部位,因而西洋参茎叶可以作为人参皂苷的可靠来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对西洋参茎叶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探索其物质组成,为药理活性实验提供原料,进而为西洋参茎叶的有效开发利用和扩大西洋参药源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
止咳平喘颗粒由紫菀、苦杏仁和桑白皮等中药组成。本方是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辨证加减而来。具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为了使本药更加安全、稳定、有效,本研究主要对止咳平喘颗粒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及药效学展开了以下三部分的研究。1.生产工艺研究。以颗粒的成型性和紫菀酮的含量分别作为辅料筛选和水提工艺的指标,分别对辅料及其比例和水提工艺的加水倍数、煎煮
花生红衣作为花生产业的副产品,每年全世界产生大概超过75万吨,仅有少量作为牛饲料使用。花生红衣含有强效的抗氧化物,可以作为廉价的抗氧化物资源用于功能食品或是膳食补充当中;关于花生红衣补血止血的功效也有不少报道,其中富含缩短凝血时间的物质,能够抵抗纤维蛋白的溶解用以治疗因出血引起的贫血。本论文以东北地区特产的“四粒红”花生红衣提取物为主要原料,添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红枣浓缩液及其他辅料研制补血口服液
目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是由嗜神经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影响儿童的传染病,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儿童所受影响开始减小,但乙脑对成年人的影响被低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本研究总结和分析成人乙脑的临床表现、血清学、脑脊液及颅脑MRI特征,以其丰富诊断经验。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8月到2013年9月间收治的36例乙脑患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一种嗜肝性病毒,HBV感染会引起肝脏的一系列炎症,包括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癌的发生。HBV感染易形成慢性感染而难以治愈,与肝脏微环境易引起机体的免疫耐受密切相关。HBV感染早期,固有免疫细胞尤其是NK细胞是清除HBV病毒的主要效应细胞。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协同共刺激性分子(如CD28)和共抑制性分子(如PD-1、2B4等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方法: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CCAO)建立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应用Holzer胶质细胞染色法观察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S100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