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软土结构性的力学效应与微观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湛江软土为依托,立足于结构性软土的地质成因背景,以实验土力学为研究手段;开展各类宏观与微观试验,注重结构破坏的演化过程,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结构性软土的力学性状;采用多学科交叉多角度分析,揭示软土结构性的形成机理与力学效应.首先,根据湛江地区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研究了湛江软土的赋存规律.从宏观综合评价深入到土体的微观分析,揭示软土的沉积规律与其结构性的内在联系,从沉积历史的观点解释其强结构性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构造运动及其古地理环境演化的耦合作用,致使该区软土呈现出了特殊的沉积模式.湛江软土历经了海陆交互三角洲相沉积与复杂的陆相化学风化及淋漓溶蚀过程,在不同地质时期,"红土化"及不完全的"红土退化"作用使其具有一般软土不具有的强胶结特性.其次,分别对湛江软土的物理特性、压缩特性、剪切变形特性、固结特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试验研究,指出湛江软土是一种典型的强结构性土,其结构特性在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与体现.特别注意到,对强结构性软土而言,应用CPTU的原位孔压消散试验评价其同结特性时,结构重塑导致原位测试评价结果也大大"失真".第三,研究了湛江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结构性的力学效应.分别对原状样及相应的重塑样进行等向固结下的主动压缩试验、K<,0>固结下的主动压缩、被动压缩及主动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一般弱结构性软土相比,湛江软土在结构屈服前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具有更为显著的应力路径相关性,这在工程实践中不可忽视.第四,跟踪宏观力学试验条件下其微结构形态的演化规律,利用微观试验(冷冻干燥样的压汞试验,扫描电镜等)及超微观试验(物理化学试验)研究软土的微结构特征.湛江软土主要是由次生矿物组成的,无向排列的开放絮凝结构使其呈现出不良的土质学特征,而游离氧化物增强了土的结构强度,变形过程中其微结构形态的演化表现了土体具有强、弱胶结共存的双重介质特性.最后,依托破损力学理论构架,将土体抽象为强胶结的结构块与弱连结的结构带,尝试把双重介质模型应用于强结构性软土中,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软土结构性的力学效应.
其他文献
  本论文旨在建立可用于铁路隧道与溶洞之间安全距离的数学预测模型,为在岩溶地区修建铁路隧道提供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只从施工安全角度出发,并只针对溶洞位于隧道正下方
当前,建筑业的前景广阔,但竞争愈加激烈、以及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不少实力雄厚的境外建筑企业由窥视到逐鹿中国建筑市场,失去了政府保护的国内建筑企业与享受国民待遇的境外公司同
目前,在国内对冻土的研究主要限于冻土的力学性质,对冻土的热力学性质研究较少尤其对冻结盐渍土。随着冻土区的开发、利用,冻土的热学性质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经过实验
本文对冻结基岩段硬岩采用深孔爆破技术的可行性和冻结管安全控制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参考和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冻结基岩段硬岩深孔掏槽爆破的最
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地下开采围岩稳定性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已经日益成为稳定性定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某铁矿提高开采上限对地下空间稳定性影响为研究背景
本文应用SMA材料研制了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并利用该阻尼器对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实施了振动控制,主要展开以下工作:(1)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分析了利用这些特性进行振动
本文利用层间剪切平扭耦联计算模型,对平面非规则平扭耦联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规律,特别是平扭耦联效应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计算分析研究.并在平面非
开合屋盖体育建筑在使用时不受气候影响,并且综合了体育场及体育馆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有着常规场馆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近几年开合屋盖建筑在国际
近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建筑向着功能多样化的综合性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布置。这类建筑绝大部分是上部为住宅、旅馆,通常采用剪力墙结
塑料排水管的大力推广与应用必须解决塑料排水立管的最大通水能力这一理论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塑料排水立管最大允许充水率α值。 本试验以七层的UPVC塑料排